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难渡深水区:清朝改革如何走入泥潭 并留下隐患

永不加赋

来源:小编整理2016-09-24 12:13作者:黄日展

  自乾隆朝开始,至嘉道咸间,吏治日复败坏。京官吃外官,大官吃小官,小官吃小吏,小吏吃百姓,胃口越吃越大。已经被“整合”到“耗羡”中的各种苛捐杂税,纷纷重出江湖,“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两项改革,自此都走入了泥潭。

康熙

  康熙要维持官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的“硬骨头”就只好留给下一任领导核心雍正来处理。但雍正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多是应急式的维稳措施,通过在原则上的退让和技巧上的更新,起到了短时强心针的作用,却为今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大清王朝迎来了更为腐败、更为贪婪、当然也更为危险的新时代。

  1712年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清明节。

  康熙皇帝即位已51年,而离大清国定都北京已经68年了。朱元璋的那句可怕咒语——“胡人自古无百年运”,应该越来越强烈地萦绕在康熙的心头。此前那个成功入主中原的“胡人”朝代元朝,在中原仅仅生存了97年。留给大清国突破历史宿命的时间,只剩下短短的32年了。

  形势并不乐观。在看似海清河晏的盛世背后,危机重重:土地兼并严重,流民泛滥,这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也成为严重的不安定因素。

  这一天,康熙宣布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永不加赋!

  清晨,康熙召开了一次由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参加的中央全会。

  康熙明确宣布“永不加赋”,即以“现今”的人丁数为征收钱粮的上限,此后即便人口增加,国家也不再加收人头税。此时的大清国,官方所能掌握的“丁口数”,即便在康熙宣布“永不加赋”的时候,也只有区区2034万。

  造成异化的原因,首先是其可操作性的问题。“永不加赋”的定额税,要层层分摊,最后具体落实到每家每户。作为“分子”的税赋是固定的,但是,作为“分母”的人丁数却是变动的,这就造成了操作层面的巨大成本和变数,这为地方胥吏们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