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开宝九年(976年)三月的事,而在这一年十月,他就突然与世长辞。这中间,只隔了短短七个月。难道,他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了吗?而赵光义既不迂腐,又不刻板,相反,他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那么,他为什么执意要反对迁都呢?两个字:利益。这时的赵光义已在开封府担任了十六年的府尹,培植了大量亲信,在朝中的势力正在不断壮大。如若迁都成功,不免会受到削减,这当然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赵光义此人,野心极大,并不满足于自己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的志向是登上龙椅,俯视四海。
赵匡胤提出的“迁都之议”将他吓得不轻,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他不得不加快了行动的速度——六个月后,赵匡胤暴毙,赵光义华丽转身,从一介亲王变成北宋皇帝。并且,其于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称帝,当年十二月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改为“太平兴国”。通常,新君继位后,都是等到第二年才更改年号的,可赵光义竟然连一个月都不愿等了。个中缘由,说穿了,他就是想让天下人尽快忘记赵匡胤。
赵光义继位的当月,就将弟弟赵廷美封为开封尹,摆出一副要将弟弟赵廷美培养成皇位继承人的姿态,让人有一种错觉,自己之前任开封尹,就属于皇位继承人。此外,他还诏命,哥哥赵匡胤、弟弟赵廷美的子女和自己的子女一样,并称为皇子皇女。似乎,不但自己这一代推行的是“兄亡弟及”的继承理念,下一代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只要是他们哥仨的后人,谁都有机会登上皇位。可后来发生的事,却令人大倒胃口。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他逼死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又离奇死去。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廷美被人诬告阴谋造反,赵匡义将之斥至房州,迫害致死。因为赵光义的手段太过卑鄙,他的长子赵元佐看不过眼,愤懑之下,精神失常。虽说,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也就是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离奇死去的这一年,赵普向世人抖搂出一个惊天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