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森火了,连他自己都有些莫名其妙。“这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来采访我,倒让我觉得很害羞。” “害羞”两个字从一个身高1米8、长着络腮胡子的美国大男生嘴里冒出时,的确让人忍俊不禁。但他的表情显示出无比的认真,“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陪着吃顿饭,这没什么。”这两天,一张美国小伙陪乞讨老奶奶吃薯条的照片在网络上被疯转,陆杰森便是照片中的男主人公。
这张照片或说这个事情之所以被网友追捧,能在网络上“火”起来,“亮点”不外乎有三,一是因为两位主人公的身份悬殊,一位是年轻的外国留学生,一位是头发花白的中国乞讨老人。其二,场景的特别,外国留学生同乞讨的中国老人均坐在商家门前的台阶上,边吃边聊,其三,给某些感慨世风日下、埋怨社会道德滑坡者提供了可以高谈阔论的作料:看看人家外国人多有爱心,看看我们的一些人……。
这样的场景我们真的见得少吗,非也,事实上尊老爱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扶老携幼,关爱乞讨老人,街头上帮助需要帮助的感人场景我们并不鲜见,“最美女孩”、“最美护士”、“最美妈妈”、“最美交警”等等举不胜举,去年11月《北京晨报》就报道过通州区贵友大厦前温情的一幕:乞丐躺地不起,一位过路的少女发现后,双膝跪地,对他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抢救,直至他苏醒,被救醒后,少女悄然离开,事情的全过程也被人拍下照片上传网络。这样的救人,这样的人工呼吸,是陪乞讨老人吃薯条能够同日而语么?
显然,笔者并没有丝毫怀疑这位叫陆杰森的善良爱心,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外国年轻人能够和一位乞讨老人“共享薯条”有些不可思议,须知爱心是没有国界的,就连“火了”的陆杰森自己都感到“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倒是我们自己很多的同胞,总会做一些无端的联想,事实上,从报道中我们得知,陆杰森在美国上大学时就参与了多个公益组织,帮孩子们补习数学等等。在南大读书时,他还和几个同学共同加入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辅导英文的项目。像这样热衷于公益的志愿者在我们的大中专院校里可谓比比皆是,众所周知的农村学生营养餐的发起人,就是这样一群热心慈善志愿者的杰作。
实际上,我们真的应该用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爱心没有国界之分,我们在外的留学生中未必就没有像陆杰森这样的爱心人士,让这样“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火起来,反倒说明我们自己的道德爱心处理问题,虽然社会上时常出现某些“冷血”现象,但这不仅在哪个国家都有存在,也并不是任何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需要做的不是该让这种个例火起来,而是应当让这种爱心在我们的社会上热起来,像天津一位出租车司机面对盲人说的那句话“我比你挣钱容易”,在面对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一伸援手,比任何空谈都要实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