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封建王朝无法做到“依法治国” 唐朝也不例外

唐朝的贪污罪是怎么判的

来源:小编整理2016-10-25 15:12作者:黄日展

  中国古代法律中,其实并没有近现代刑法中明确的受贿犯罪概念。唐代也不例外,并无“受贿”一语,在唐代的法律《唐律疏议》中也并无“受贿罪”的罪名术语。也因为这个原因,唐代规定的受贿行为是比较宽泛,将官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或索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均视为受贿,与之有关的罪名都囊括在“六赃”罪系统之中。

封建王朝无法做到“依法治国” 唐朝也不例外

封建王朝无法做到“依法治国” 唐朝也不例外

  提到“赃”罪,就不得不提,从先秦开始,古代对受贿犯罪的称谓,有“墨”、“赃”、“赇”等发展,直至唐代把受贿犯罪规范在“赃罪”之中,古代有关受贿罪的名称才趋于规范化。“赃”是指非法获得的财产。

  唐律共有十二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惩治赃罪的立法主要散布在《名例律》、《职制律》和《贼盗律》中。

  前面提到“赃”是指非法获得的财产。《唐律》首次将非法获得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归纳,将一切具有“赃”的特征的经济犯罪统一为“六赃”,即“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赃为罪。”

  强盗,指用武力手段抢夺财物的行为,如持仗行劫等。

  窃盗,指以偷盗行为而获得财物,偷窃自己经管的财物,则称作“监守自盗”。

  枉法,即受财枉法,指官吏接受贿赂,替行贿人作出歪曲法律的处断。

  不枉法,即受财不枉法,指官吏接受贿赂,但没有为行贿人作歪曲法律的处断,

  受所监临,指主管官吏接受下属吏民财物的行为。比如某县令接受所管本县百姓的财务,即为受所监临。

  坐赃,指非监临主司或一般人,因事收受他人财物。因无利用职权枉法裁断的行为,故而其惩罚较轻。此罪的设立主要打击的是监临主司之外的官吏,他们利用手中仅有的权力,或利用与监临主司职务上的关系,或其他亲友关系,收受贿赂,缘情卖法。

封建王朝无法做到“依法治国” 唐朝也不例外

封建王朝无法做到“依法治国” 唐朝也不例外

  “六赃”之中除“强盗”外,其余“五赃”皆与官吏腐败相关连。

  唐律规定的贿赂的内容既包括财产性利益,又包括人力、物力及女色等非财产性利益。所以,《唐律》中的贿赂范围比我国现行《刑法》的范围还要广泛一些。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