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张作霖为什么杀郭松龄?张学良与郭松龄曾是挚友

来源:小编整理2016-09-05 09:04作者:陈亮

  张作霖咆哮大骂:“郭鬼子忘恩负义,小六子上了贼船”

  郭松龄是个有进步思想的同盟会会员,早在郭松龄任讲武堂教官时,张作霖就在一次和郭松龄的见面时对郭说:“你不是那个同盟会吗?怎么愿意到我这儿干了呢?我不管你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在这儿干,只要你有本事,我就升你的官。”郭默然无语。

  此后的张作霖对待郭松龄基本上是按照他的用人思路进行的。即只要跟着他,只要有能力,我就给你升官。

  张学良作为长子始终是张作霖重点培养的奉系集团的接班人。据张学良自己说:“我本想做一名医生,没想到不但没有救人,反而学会杀人了。”张作霖一心一意希望张学良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所以张作霖刻意培养张学良。对于张学良大力举荐的郭松龄,张作霖每每都屡荐屡升,甚至打破惯例,采用两旅合署办公的形式将郭松龄和张学良组合在一起。这些无不倾注了张作霖对他们二人的巨大感情,这其中固然有郭松龄的能力和战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张作霖是把郭松龄看作张学良的襄助者和辅佐人。

  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仍然秉承着以往的一贯做法,将奉军的精锐和几乎全部的主力交给张学良和郭松龄指挥,实际上就是交给郭来指挥,这是奉军中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令张作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战后论功行赏时,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却引起了郭松龄的极大不满。郭自以为张作霖赏罚不公。当杨宇霆和姜登选在江南遭到反奉势力的打击,溃逃江南时,郭松龄开始瞒着张学良秘密筹划反奉倒张。

  在郭松龄发出讨奉通电时,张作霖完全没有料到郭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他初以为他的儿子张学良和郭一同密谋反对自己,逼自己下台,大骂张学良学唐太宗李世民,逼老子下台。眼看着郭的大军(张作霖的全部主力)开向奉天,张作霖曾扬言交出大印,让他们俩上台表演好了。后来得知儿子并没有参与郭的倒张行动,才开始想办法组织力量对抗郭的进攻。

  郭的通电一发,对于张作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来郭军力量强大,二来自己手中却也无可用之兵。情急之下,曾想一把火烧掉大帅府。稍后郭军进军速度迟缓,张又得到日本人的支持,才开始组织张作相吴俊升的部队抵挡郭军,同时命令张学良亲上前线指挥部队。在张学良的“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的心理攻势下,郭军土崩瓦解。这一次张学良与他的老师对阵,并战而胜之,张学良的统帅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郭松龄

  郭的反奉,对张作霖和奉系集团是个沉重的打击,在张作霖的个人生涯中也是一次巨大的挫败。在奉系集团内部,虽然有过像汤玉麟、张景惠、杨宇霆那样身居要职的人反对过他,但最后都被他收为己用,奉系内部更多的人都是死心塌地的跟从他打天下,现在无意间冒出个郭松龄反奉,让他恼火至极。

  张作霖在处理郭松龄反奉兵败的善后会议上,仍恨恨不休地大骂张学良和郭松龄:“我姓张的用人,向来一秉大公,赏罚分明,并不是我自己养出来的都是好的。小六子这个损种上了鬼子的贼船……李景林、张启坤、许兰州这些人都是外来的,和我素无瓜葛;还有于孝侯(于学忠)是吴子玉(吴佩孚)的外甥,谁不知道我和曹吴对头多年,可是我对他外甥是重用的。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小六子说他是个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他两千块大洋,给他安家。那时候他感激得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他自以为有功,在座的谁不比他资格老。汤二哥和我穿一条裤子,出生入死,现在和郭鬼子拉平辈。小六子上了贼船,郭鬼子教他学李世民……”

  张作霖是个满脑子都有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他对待属下从不讲什么主义、正义,只讲好处、利益。正如他在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者也是他的好朋友孙中山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他对孙中山说:“孙先生您应该放弃联俄联共的政策,因为各国公使跟我说他们都反对这个政策。您也不要反对外国人,我愿替先生去疏通与外国人的感情,这件事包在我张作霖身上,一定可以成功。”孙中山听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张作霖一生崇信关羽,讲究忠义,对所谓的离经叛道深为痛之,所以当郭松龄打着义旗造反时,他恨恨不已,不仅将他处决,还将他剁去双脚,在奉天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全境。而张学良目睹郭之照片,惨不忍睹,命令属下将之焚毁。张氏父子对郭的态度和感情完全不同。

  郭松龄反奉在近代东北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是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乱。他几乎推翻了张作霖的统治,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社会各界普遍受到震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很有代表性。当年沈阳《盛京时报》就有署名铁生的一段话:“郭公为改造东三省之伟人,为民请命,奋不顾身,今不幸罹于死难,凡我同胞,同深悼惜。今敬撰挽联一副,以哭当歌。上联云:‘死者不复生,惟有前仆后继,偿我公未了志愿’,下联是:‘忍者夫已逝,行将众叛亲离,尽他日依样葫芦’。”这种声音代表了民众反对军阀统治的普遍心声。是对郭松龄反奉行为由衷的敬意和无限惋惜。另外还有一种声音似乎更多地代表了彼时普通民众对郭松龄为人的认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署名“农民”登在《盛京时报》的一副对联:“论权、论势、论名、论利,老张家那点负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尔夫妻占得完全。”

  如果说从张学良的角度或者站在张家父子的角度来说,郭松龄发动反奉战争似有不妥;如果站在民众厌恶军阀统治或者顺应历史的潮流来说,郭松龄反奉就是正义之举。对于历史来说,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当然就会完全不同,希望我们现在的读者在读这段历史时从中也能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