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张学良轻率枪决的杨宇霆真的是汉奸吗?

真正的汉奸也杀得少

来源:小编整理2016-06-06 09:02作者:chenliang

  真正的汉奸也杀得少

  在民国,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真正的汉奸,也杀得少。

  汪精卫的伪政府垮台以后,其中的大汉奸,在经过公审宣判之后,至少有周佛海、陈璧君二人,躲过了死刑。

  这样货真价实的大汉奸,仍然还有躲过死刑惩罚的。更何况,杨宇霆这样并无汉奸实据的。更过分的是,张学良杀杨宇霆,是完全没有经过审判程序,而直接枪决处死的。

  还有一个大汉奸更为典型。那就是曾经和张学良、杨宇霆二人都共过事,在抗战结束也没有被处死的张景惠。

  张景惠在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1945年东北光复,张景惠被苏军逮捕,关押于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但他一直活到了解放后,在1959年才病死于战犯管理所。

  所以,即使杨宇霆是汉奸,张学良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杀了他。

  实际情况则是,杨宇霆被杀之后,奉系内部人人莫名惊诧,但却无一人往杨宇霆是汉奸这一原因上去想。

  张学良手下的得力干将何柱国,认为张学良此举是“自毁长城”,“少帅这件事做得太轻率太鲁莽了”。东北军总部秘书长郑谦当时就曾面责张学良说:“你这事情办的鲁莽”。

  当时还有人认为,“老帅”尸骨未寒,却速杀老臣,致使老帅时代的人物,兔死狐悲,人人自危,再也不敢多说话,不敢多负责了。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奉系内部诸人,对于张学良在大事要事上的考虑不周、遗误之处,都不再敢于直言相谏,直到坐视张学良一错再错。

  所以,还是那句话:威断只是俄顷,蒙蔽则在日后。

  如果不杀杨宇霆,张学良应该怎么办?

  必须承认,关于如何妥善处理与杨宇霆之间的关系,张学良是认真思考过的,并且也为之真诚努力过的。

张学良

 

  1928年,张作霖6月4日遇害,6月6日张学良就微服到达杨宇霆驻军的滦州。

  擎天柱倒了,张学良自然要跟奉系第二号人物商量如何善后。密谈之时,张学良表示,可以把奉天省交给杨宇霆,这是暗示将来安排其为奉天省省长的意思。杨宇霆嫌官小了,明显不爽地说:“我可以跟你的父亲,但不能跟你作事”,于是不欢而散。

  张学良的第一次善意,遭拒。

  张学良接过东三省权杖之后,又托人征求他关于就任黑龙江省军务督办的意见,结果杨宇霆再次拒绝。

  张学良的第二次善意,遭拒。

  第三次张学良派了夫人于凤至出面。于凤至向杨宇霆最为宠爱的三姨太表示,希望与她交换兰谱,结为姐妹,三姨太当时也答应了。可是,当于凤至把兰谱送去以后,却又被三姨太退了回来,说:“杨督办认为彼此辈数不同,不能接受。”

  张学良+于凤至的第三次善意,遭拒。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为父亲做寿,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亲自到杨公馆寿堂三鞠躬。如此礼遇,仍在杨公馆遭到了杨宇霆的冷遇,导致张学良夫妇提前退场。

  张学良+于凤至的第四次善意,遭拒。

  连续四次拿热脸贴过去,连续四次贴到了冷屁股。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杨宇霆视张学良如小儿,口头笔头从未将他当作领导,动不动就是“司令官儿”“小伙儿来,我语汝”,一如训饬儿子。

  商量工作时,杨宇霆动辄就以父辈自居,教训张学良应该这应该那,遇到不同意的事,他就是不同意,而且张学良越忍让他越来劲儿。

  这样,就没办法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从张学良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从杨宇霆的角度看,他实在是没有守住部下的本份。你和他爹关系再好,辈份再高,功劳再大,现在他已是领导,你已是部下。

  领导固然应有领导的风度,但部下也有部下的规矩。

张学良

 

  张学良够意思了,而杨宇霆则太过分了。所以,他虽然没有应死之罪,但却有致死之因。他,的确该死。

  但是,非得用杀头来解决问题吗?所有不尊重和不服从自己领导的人,都要杀吗?杀得过来吗?

  不杀杨宇霆的话,那张学良应该怎么办?

  第一个招儿是送出国。张学良还真动过这个念头。他要部下王树常出面,跟杨宇霆商量,请他到欧美各国考察。

  政坛失意就出国暂避,风头过后再回国,谋求东山再起,对于民国政治人物来讲,属于惯例操作。

  汪精卫斗不过蒋介石时,就分别于1926年、1927年两次通电下野后去法国考察,后来又两次回国,东山再起;冯玉祥在国内斗不过政敌时,也曾于1926年赴苏、1946年赴美两次出国。

  这是上策,对张学良好,对杨宇霆好。正所谓,他好我也好。

  但是,杨宇霆没有想通这个道理,他拒绝了张学良的好意。张学良于是也就罢了。

  其实,张学良不应该就此罢了,他应该继续采取措施,甚至是强制性措施,逼其出国,迫其出国。总之,无论杨宇霆最后被逼出国是多么的难堪,总比掉脑袋要好一点儿。

  第二个招儿是关起来。

  现在是张学良的部下不把他当干部,对他不敬。到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轮到张学良对他自己的领导不敬了。而且不敬的方式,比现在的杨宇霆更危险、更野蛮、更过分。

  但是,蒋介石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事变的另一个发起人杨虎城,蒋介石想都没想,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张学良

 

  为什么蒋介石对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个人,因为同一件事,却一杀一关?

  因为被杀的杨虎城,既与蒋交情不深,在全国影响也不大,杀了就杀了。如此不把领导当干部,不杀还行?

  而那个被关的张学良,与蒋是把兄弟,而且在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样的人不能杀,只能关。关起来,使之不能再为害即可。如果杀了,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太大。

  这就是蒋介石的算盘。这也是张学良从未学会的算盘。

  杨宇霆与张家的关系太深,与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亲如兄弟,又是奉系的元老重臣,就是在全国、在日本和苏联,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样的人,怎么能杀?

  杀了,当然爽。他爽我也爽,主要是我爽。问题是爽过之后,全是空虚,全是负面影响。既让仇者快,也让亲者惧。

  关起来,主动权随时还在张学良自己的手上。关个几年,或者彼此关系缓和了,还可以放出来;或者他个人已被世界遗忘了,影响变小了,到时如果彼此还恨得牙痒痒的,再杀也不迟,负面影响也会降到最低。

  惜哉,张学良计不及此。

  下策,或者说下下策才是直接杀掉。

  杀了,就麻烦了。这善后何其难也?

  事实已经证明,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后来军无斗志、将无战心,上战场一触即溃,打败仗一泄千里,几年时间里奉系、东北军就土崩瓦解,追溯起来,就在这一杀。

  张学良杀掉了杨宇霆,其实这也是奉系和东北军,甚至包括张学良自己的,一次自杀。

  到底只是少帅,不是老帅,少了那么一点老辣。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