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考大学
这些年,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总有个别代表、委员发表雷人之语,今年也不例外。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
“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这样一个“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的政协委员,发出的肺腑之言确实非同凡“想”,看问题的水平也实在“肤浅”,不过它的确真实地道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农民的后代没有必要来城市分一杯羹,添一份堵。在他们眼里,农民就是农民,“无知”比“有知”好! “农民”,最平常的两个字,却也是最沉重的话题。
当我们一部分人幸运地一代一代融入城市,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祖辈甚或父辈就是农民。那用血汗建筑起一个个现代化城市的“农民工”,在最差的生存状态下经常连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维护,讨要自己的劳动所得时哭告无门而不得不一次次上演所谓的“跳楼秀”,甚至被无良的老板毒打……他们这样的付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女更好地生存,为了后代有文化,考大学,出人头地。
然而,今天的残酷现实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要么考不上大学,要么上不起大学,不是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就早早辍学打工,就是考上学也不过中专大专,看看全国重点大学里还有几个农村孩子!这还不够,现在又有什么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农村孩子干脆连考大学的想法就不要有了!这比条件差、师资差所造成的现实的不平等还要可怕!因为条件差、师资差这些现实的不平等正是农村与城市、人与人思想上的不平等造成的恶果!
过年从郑州回驻马店郊区老家,坐动车,转城乡公交,再坐上五叔的电动三轮车,到家门口走的都还是柏油马路,几年的工夫,家乡有了不小的变化。刚到村口,就看到两层楼的村小学,遥想当年,那矮矮的茅草屋,那泥巴砌成的桌椅,依然历历在目。还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上午第四节语文课,赵老师让我们轮流背诵课文——《小虫和大船》,全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背下来,老师很生气,说不会背中午都留下来,谁会背就举手,背完回家。
过了下课时间,还没有几个人完成任务,班里气氛压抑,大家都在看书心里默默读呀背呀。到中午12点半左右,差不多一半学生背完离开了。我前面的一个小女生在背的过程中忘词了,我趴在后面小声地提醒她,不幸很快被老师听到了。他怒不可遏,大步走到我的桌前,拿起桌上的铁文具盒,照着我的鼻子打去,连着狠狠打了三下,顿时我的鼻子鲜血直流。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流鼻血。
打完后老师气也消了,于是说:“今天就算了,没背完的回去背,明天上课不会背的就不要来了!”我挂着彩晕晕乎乎地走出教室,到学校大门口正好碰上来学校找我的奶奶,奶奶心疼地要命,可也只是怪我多嘴。第二年,有一次一个学生课堂捣蛋,这个赵老师又飞起一脚向他踹去,不幸的是,这个学生灵巧地躲开了,老师的右脚踢到了刚刚砌好的凳子上,上面一条伸出的粗柳枝扎进了他的脚面……接下来,这个不幸的老师拄了两个月的拐杖。
想起这些,我丝毫没有幸灾乐祸的感觉,因为正是他们在支撑着农村教育,苍白中有份伟大。然而,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我不敢想将来。在二叔家谈起两个堂弟的学习,说到村小学老师,我说听说学校的老师都还是三十年前我上学的老师,二叔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别说你上学时的了,都还是我上学时的呢!XXX老师我上学时啥样,现在还啥样,一周在学校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天,其他时间净是打麻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