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小皇帝以及皇子们在接受奶妈性启蒙的教育和从宫女身上吸取房事经验的同时,还要接受诸如“压箱底”、“欢喜佛”等教具启发、诱导的“形象化教育”。譬如,在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中,保存着一些东西叫做“压箱底”,它的外形多种多样,有的是水果状,有的呈船状,有的甚至干脆只是一个小盒子。如果把盒子的上盖掀开,里面是一对瓷塑的男女交合形象。当女儿快出嫁时,母亲就从箱底拿出这东西来,掀开盖子,让女儿看,告诉她结婚的当晚应该怎么做。还有一种东西叫“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春宫图,画面是不同的性交体位。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就买一卷这种画,放在嫁妆中,带到夫家去。新婚之夜将它铺在床上,夫妻两人照此行事。汉代的张衡写过一首描写新婚生活的长诗《同声歌》,其中有几句就是:“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帐,素女为我师,天老教轩皇。”这表明至少在汉代,在两千年前,就有“嫁妆画”这样的东西了。
在古代民间,进行性教育的方式大多为母授女,女为母后再授女,以便代代相传,持久延续。所以,古代时对于性知识,往往是女方比男方懂得多。但是,在古代皇宫之内,为了让皇子们懂得性知识,学会性生活,帝王们便在他们还是娃娃之时就开始进行多种方法的性教育了。正如《通俗篇》所记:“欲以教太子,虑其长于深宫,不知人事也。”
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中,皇子们在进人青春期以前就开始接受性启蒙教育了。开始担任皇子性启蒙教育任务的是太监。宫廷之中开辟性教育专门密室,内有展示两性交合的欢喜佛塑像,由专管性教育的太监负责开启室门。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的皇宫内廷设有欢喜佛,一说是外国进贡的,一说是元代遗留下来的。“两佛各缨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机可动,凡见数处。大档云,帝王大婚时,必先导。入此殿。礼拜毕,令抚摩隐处,默会交接之法,然后行合卺,盖虑睿禀之纯朴也。”当皇帝大婚之前,便由太监带领皇帝入此密室,要举行一个“仪式”,给欢喜佛烧香、叩拜。之后,新婚皇帝才可以摸抓佛身的隐私处,习练动作。这之后才行“合卺礼”。”那么,什么是欢喜佛?欢喜佛又为何成为性教育的教具呢?
其实,所谓“欢喜佛”就是男女合一的佛像,表像时呈互相搂抱状。佛身上设有机关,按动机关,佛就开始做爱,变化出各种动作。说起来,佛教虽然为比较保守的宗教,但是在中国古代也分很多教派,其中佛教密宗在性方面较为开放,在绘画和雕刻中,有大量性内容,最突出的为“欢喜佛”也称“欢喜天”。大多是男女裸身相抱交媾的佛像。佛教本身戒淫,但是为了达到成佛的目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受某些戒律约束,譬如,密宗可以利用女性作修法的伴侣,被称之为“明妃”。而有清一朝,宫廷中设置的欢喜佛,不仅是对皇子进行性教育的教具,而且成为大婚之后的皇帝与妃嫔交欢、增加性生活乐趣的工具。
除了组织皇子观看欢喜佛之外,帝王们还煞费苦心地在宫中豢养小动物,以便用小动物们本能的活动,来增强皇子们两性关系的概念。明代《禁御秘闻》中就说:“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由此可见,历朝历代皇子们的性生活从未被耽误过。
所谓“春宫画”,大概是中国古人进行性教育的一个创举,并为历代皇宫内廷采用。所谓春宫画,就是描绘男女各种性交姿态、反映性生活场景的图画。据说,春画的起源就在王室。据明代文人沈德符考证,春宫画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发明者是因盗墓闻名的广川王刘去的儿子刘海阳。当时,刘海阳与其父刘去一样,好色成性,日夜纵欲。他让画师在房间四壁、天花板上,只要是目所能及的地方,都画上各种各样的男女交合图,供他寻欢作乐时“欣赏”。因此,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玩具》中说,“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
从此以后,历代王朝都把春宫画作为对下一代进行性教育的必备教材。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宫中都藏有大量的春宫画,在皇子们青春萌动之前,就由太监引导他们前去观摩这些栩栩如生的春宫图,并逐一讲解,皇子们就从这里开始认识异性,欣赏异性,进而迷恋异性。而当他们之中有人当上皇帝之后,依然对这些春宫画视为至宝。
其实,小皇帝以及皇子们不论是接受奶妈性启蒙的教育,还是从宫女身上吸取房事经验;也不论是接受诸如 “压箱底”、“欢喜佛”等教具启发、诱导的“形象化教育”,还是观看欣赏“春宫画”等教材以开发“性趣”,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传宗接代、广衍子嗣、延续香火不仅是皇家之大事,更是国家之大事了。所以,生活在深宫中的皇子们,尤其是小皇帝早在进人青春期以前就开始接受性启蒙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