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先发制人的计划提交上去之后,朱可夫可能误读了斯大林的想法。我们很容易就相信领袖(Vojd)在5月和6月的时候仍旧固执地想和希特勒保持一种毫无限度的绥靖政策(Appeasement),他只想采取权宜之策来保全边境地区。他对各地给他寄来的提醒他的报告全都置之不理,这种固执很长时间以来着实让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如今我们能接受这样一种想法,即位居九五之尊的领袖,越是靠施行的恐怖政策让身边的人不敢有半点怀疑,便越是能轻易地自我毒化。军队情报部门的首脑戈利科夫就在玩这个危险的游戏,他既想尽责报告实情,又想保住自己的小命,便歪曲情报,挑能让克里姆林宫的主子高兴的东西上呈。他的一个最好的合作者瓦西里?诺沃布拉涅茨后来就说过,戈利科夫断然不会将能把他给毁了的文件提交上去。他使用的是“分阶法”,诺沃布拉涅茨写道:“在每份报告里,将军总会跳过我认为有用的部分,像把棋子拿掉一样,把这些情报剔除掉。我的抗议对他无济于事。他的基本论点可这样概括:这只不过是些假设!这些军队并不真的存在。”戈利科夫5月31日的报告——呈交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贝利亚、库兹涅佐夫、日丹诺夫和朱可夫——就是这种方法的典范。他认为有120或122个德国师团,其中14个为坦克师,军队部署于苏联边境地区,但也采纳了德军情报部门的假情报,认为德国国防军有122个师团正大举集结,准备进攻英伦三岛。戈利科夫未去核实后面的那个夸大其词的数字,而是用此来歪曲自己的结论:“关于对英的战线,德军已将大部队用来对付英伦三岛,以期实施其主要行动。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德军已经部署完毕。”
在德军即将进攻的情报这个问题上,朱可夫也不够坦诚。他在和安菲洛夫的谈话中声称戈利科夫不归他管,是直接向斯大林报告的。第一点不对:戈利科夫担任部长的总参情报部是直接受总参谋部管辖的。至于第二点,戈利科夫几乎所有报告均需提交给朱可夫。最后,说所有情报都呈现同样的事实,斯大林就是不听,这种说法太避重就轻。如果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受莫斯科器重的两名德国特工——“中国明星”和“科西嘉人”——的报告的话,那我们很快就能发现他们也传送了许多柏林情报部门散播的假情报。好几份电报都在说希特勒会在进攻前发出最后通牒,他想让英国悔之晚矣,筹码当然就是乌克兰。德国情报部门工作得很是到位:就连各个军队的首长也信了这套说辞。因此,负责攻占列宁格勒的第4装甲集群(Panzergruppe)司令艾里希?赫普纳于5月26日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关于我们是否会真的发动攻击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作出决定。他们说要使乌克兰成为租界,租期为89年。”他对自己的副官断言:“我们的这些部署只不过是在虚张声势!”其他报告也说希特勒觊觎的是中东,而非俄罗斯。
斯大林并不缺情报:他简直都要被情报淹没了!在这方面,世界上没一个情报部门能像苏联这么有效率。相反,也没有哪个情报部门在分析情报方面会如此自断手足。因为斯大林只让自己保留这个角色。结果,没有谁能纠正他对世界的错误看法,没人能抵消他那病理性的猜忌多疑。若是不去了解他坚信外部的西方诸国、内部的托派分子一直在合谋反对他,便无法理解斯大林这个人。在送到他手上的数千份情报中,他只留下符合自己看法的内容:希特勒聚集部队,是为了从苏联手上得到新的租界,而非进攻。他并不准备开战,他是用战争来威胁。为了误导斯大林,只要让陆军情报部(Abwehr)的首脑放出风声,说所有德军说要进攻的谣言都是丘吉尔反谍战的一部分。领袖(Vojd)就会信以为真,连眉头都不带皱一皱。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一样,已再也不能忽视如今从驻扎于边境地区的军官那儿送来的情报。侵犯苏联领空的行为已成了家常便饭。6月10日就有十次,两天后达到了30次。摩托化部队和空军中队从四面八方抽调过来。6月3日,德军24个装甲与摩托化师团占据了前线阵地。6月10日,空军开始在苏联边境地区部署2000架战机。13日,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将边境部队发来的警告告诉了斯大林。“我们会考虑的。”这是他的回答。次日,他们去见他,又重复了自己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