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抓住敌人正在闹新春、过新年的机会,于正月初二、初三两天,装载好粮食,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亲自押运。此计果然钻了个清兵防守上的空子,顺利进入了锦州。并且,又全身而退,平平安安地返回宁远。
清兵有所觉察,为时已晚。此次运粮得以成功,充分地显示出吴三桂的深谋远虑、胆略过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向以“敢战”著称的吴三桂,作为援锦的八大镇将之一,竟然在松山之战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战而逃,做了个可耻的逃兵。他不但置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师洪承畴于不顾,置数万大明将士的生死于顾,也置拟效忠一生的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义无反顾地逃之夭夭了。
据说,吴三桂读《汉记》,看到昔光武帝所说的“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句,遂拍案而起,脱口叫道:“这也是我的平生大愿啊!”或许,除了得到显赫的功名外,他还有一个梦,一个玫瑰色的梦: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阴丽华”!又或者,他觉得自己的家里还有足够让自己东山再起的财富和实力。如果说是后者,那么,这个宝,他押对了。
事实上,据其父吴襄后来透露:吴家有亲将三千余人,这三千余人直接听命于吴家父子,作战肯出死力,往往以一挡十,以十挡百。显然,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此外,宁前道石凤台还曾悄悄向崇祯奏报:吴三桂兵丁尚多,还能整顿兵马,誓拯封疆。所以,崇祯不追究吴三桂临阵脱逃的死罪,予以宽大,就是看准了他们吴家已占据了辽东各要津,乃是地方继祖家之后的最大实力派,是最适合固守关外残土的最适合人选。
世人对崇祯杀害袁崇焕,认为崇祯是个心胸狭隘、刻薄寡恩的凶残君主。实际上,崇祯却也有容人之过的人,他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选择性失明,不计较罪臣的一些小嫌小隙,继续委予重任。
这一点,在对待在从大凌河回来的祖大寿身上也经彰显无遗。对待吴三桂也是如此。
然而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祖氏、吴氏两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俨然关外大军阀。他一旦此刻动了吴三桂,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内忧外患的当下,造成更加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于是,崇祯竟然这样说:祖大寿和吴三桂在困难重重之际,没有向清人跪地求降,而是费尽心机往回跑,这就说明了他们对大明是忠心的。由此,他摆出一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姿态,给吴三桂加升提督职衔,让他全权负责辽东军务。
这一姿态,让吴三桂感激涕零,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定地站在明朝一边,赤胆忠心,与清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