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社会万象 >

从奥运金牌数比较中印两国的各方面

来源:小编整理2016-06-12 14:55作者:lzq

  但是,从历史看,全球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高增长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奇迹”,如巴西、秘鲁、阿根廷,以及被称之为亚洲新四小龙——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曾经辉煌过,后来却都相继步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二战之后,只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转型成功,成为制造业强国。因此,目前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只是处在中低收入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大约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怎么能判断它今后发展将一帆风顺,就一定不会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呢?

  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都已经成功崛起,它们都属于大中华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如果仔细想一下,除了大陆以外,几乎所有华人聚居的地区都早已成为高收入地区了。美国有300多万中国移民,其人均收入水平也高于美国的人均收入。这说明,非体制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更大,如高储蓄率、较长工作时间、趋利文化等。

  我发现西方国家对印度的偏爱和对中国的反感是比较明显的,他们总是喜欢看好印度同时唱衰中国,这可能是由世界观的异同所决定了。仔细研读一下他们看好印度的理由,真的不是太经得起推敲。比如印度的人口红利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却忽视了构成人口红利的三大要素,一是劳动参与率,二是劳动力的流动性,三是受教育程度。

  印度虽然劳动力年轻且薪酬要求低,但劳动参与率不高。印度统计局曾披露了印度2011-12财年就业相关数据:印度劳动年龄人口从2010年1月的4.59亿人增至2012年1月的4.73亿。印度男性劳动参与率为56%,女性劳动参与率为23%。但中国同期的就业人口达到7.74亿,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64%,总体劳动参与率超过70%。

  各国16岁及以上年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从劳动力的流动性看,印度也相对中国要低。据统计,印度农民工中有60%在本地区打工,20%在本邦打工,其余20%跨邦或出国打工。跨邦打工者多为来自北方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等贫困落后地区的低种姓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此外,劳动力素质较为低下也是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因素。如,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学的入学率数据,印度为69%,中国则为89%。

  可见,印度尽管具有潜在人口红利优势,但为何这些优势在这个所谓民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难以得到发挥呢?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种姓制度,它对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教育机会均等化及人口的合理流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果种性制度不改变,这些问题依然会存在。问题是,印度教作为全球第三大宗教,是长期形成的,今后几十年内能改变吗?

  从本质上看,印度的近期经济的高增长,还是来自于过去的低增长所累积起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全球经济水平的巨大落差导致的发展需求,以及全球制造业转移带来的资本流入。这与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成为部分人认为印度经济将超越中国的理由。不过,印度要超越中国的障碍还是非常多。除了上述提及的人口红利未必具备、储蓄率不足带来的资金瓶颈之外,还有基础设施落后等短板。很多人认为,这些问题中国也曾遇到过,但最终都解决了。

  我觉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中国之所以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以如此快的速度去推进,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力量强大有关,这估计是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所望尘莫及的。再如,90年代之后,中国成为全球新崛起的制造业大国,恰好承接了西方国家和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可谓百年一遇的绝好机会正逢中国改革开放,被稳稳接住了。但这轮全球大规模产业转移传到中国,恐怕是最后一棒了,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和市场都是足够多和足够大,尽管目前是有部分产业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市场转移,但不构成全球性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在当今全球性的产能过剩背景下,美国、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也在谋求再工业化,产业的升级、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使得人力成本在产品中的占比会有所下降。因此,在全球制造业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人力成本的优势会递减。比如美国从苹果手机到特斯拉汽车,都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和电动车市场的很大份额,也击败了竞争对手。说白了,未来靠承接产业转移来获得经济崛起,都将是下策。中国过去30年的高增长,确实扩大了经济版图,但关键看中国今后能否击垮竞争对手,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竞争力中的排序。印度要超越中国,估计也要击垮中国才有可能。目前来看,中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尚有很大难度,印度呢?作为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在300年前就开始没落,不知这一次的崛起是否能真正实现赶超。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