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背后的“战争经济考量”
将长春定为伪满国都,除政治背景外,“战争经济考量”也是一重要原因。
长春地处东北中心,进可攻退可守。且铁路交通便捷,易成控制中枢。因此,从战争角度考虑,定都长春比定都哈尔滨、沈阳、大连更有优势。
较之人口稠密、经贸发达、地价偏高的哈尔滨、沈阳,长春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便宜,建设成本低。即便现在,长春的房地产市场也发展平稳,房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伪满洲国成立前的一个月,关东军已秘密派人到长春,调查旧市街的主要建筑,完成了设置新“政府”临时办公地点的准备工作。并与当时的吉林伪省长熙洽进行交涉,公布了以长春为中心,近20华里的四方区域的土地禁止买卖的命令。日本计划,新京的建设计划地区为200平方公里,计划建成区为100平方公里,旧有市街为21平方公里。第一期五年将建20平方公里(后来改为21.4平方公里),容纳人口设定为最终50万人。由于公司和学校云集,以前的都市计划已经不能适用。所以,在1941年底新计划案出炉,1942年2月通过。然而,此计划截止到战争末期都未能完成。在这个计划中,新京人口将达到100万,城区面积也将随之扩大到160平方公里。《新京都长春十四年:一个殖民城市的现代化史市计划》中记载,新京建设所涉金额庞大,以当时的日本财力几乎无法支持。根据计划,第一期五年的建设费用约为6000万日元,全额借款,以土地售款之收入偿还。伪满洲国的官员向法国联合财团寻求支持,并得到法国外交部的私下支持。日本政府也想借此树立伪满洲国“门户开放”的形象,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以求站稳脚跟。但由于其他日本官员和军方以及满铁对法国人设计及施工持反对意见,伪建设局不得不大大缩减了费用计划。第一年仅借款500万日元,而最终法国人被排除在外,仅留下了一个“外交部厅舍”矗立在今天的新民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