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因家暴离家
13岁女孩因遭父亲家暴离家出走 曾两度自杀(图)
与救助者李女士一起过年,笑容甜蜜的张晶。
2月2日晚寒风凛冽。晚上9时左右,车水马龙的北大医院附近,行人大多低着头,行色匆匆。
13岁张晶(化名)已经在此徘徊了许久。她身着单薄的红色棉袄,脚上那双被当成“宝贝”的帆布鞋早已脱胶、褪色,露出未穿袜子、粘着泥巴的脚跟。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张晶尖尖的小脸已被冻得通红。终于,她鼓起勇气,向着迎面走来的一位中年妇女走去,用稚嫩的嗓音问:“阿姨,你知道梅林路26号在哪里么?我想去找妈妈。”
梅林路26号,是深圳市社会福利院。
张晶求助的那位中年妇女便是李女士。前日,李女士来到深圳晚报,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段春节期间的“离奇”遭遇。她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离家出走的背后,藏着这样一段让人心酸又愤怒的经历。
人生梦想是住进福利院
张晶的妈妈不在深圳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她说她人生最大的理想是住进福利院。
张晶10岁前一直生活在河南驻马店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野生野长”,生活贫苦。
2013年,奶奶身体不适,张晶便被父亲接来深圳共同生活。她说,父亲是一位油漆工,平日靠承接零散工为生,“爸爸管我很严,不让我出去玩也不让看电视,要是我偷偷跑出去玩被发现了,他就会打我。”
2月1日下午3时左右,偷偷跑去同学家玩的张晶接到父亲电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她慢慢向家中走去。还没到楼下,便见到黑脸的父亲。暴怒的父亲便“揪住她的头发”,将她的头“向墙上撞去”,将她摁倒在地,“用脚狠狠踢她”。
当晚,张晶偷偷逃离,在同学家中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她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台灯、挎着攒了好多天早餐钱才买下的小布包、揣着身上仅有的51元钱,故意坐错车,倒了好几趟车,天黑时才到达社会福利院附近,“这样就能摆脱监控,爸爸永远都找不到我了。”张晶说。
头顶头发被父亲扯掉
张晶的遭遇让李女士心疼不已,心善的她将孩子带回家,收留在身边,希望能陪她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春节。而在日常接触中,她发现了更多“不寻常”的细节。
“孩子整晚不能入眠,连我半夜起来喝了几次水她都知道。只有抱着她心爱的粉红色台灯才能勉强入睡,而且都是穿着整整齐齐,不敢脱衣服睡觉。”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注意到孩子头顶的头发有些异样,经过询问才得知,在一次挨打中孩子头顶部的头发被她父亲大力全部扯掉,天生爱美的孩子将两侧头发集中向后梳,将“秃顶”遮盖起来。
“我买了20根火腿肠,她狼吞虎咽吃了8根。我买了几包榨菜,没想到她一口气吃了3包还说好吃,晚上口渴喝了一大杯水后,第二天把剩下三包也吃光了。”她回忆,刚遇到孩子时,她随身带着一瓶可乐,每次只舍得喝一小口,“这是她的‘奢侈品’。”
孩子知道随手关灯,会自己做饭洗衣服,很节约也很懂事,说出的“小大人”一般的话语让李女士全家对这个孩子充满好感。同时,他们也注意到孩子身体上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她左手臂有一处被烟烫的伤疤,她告诉我是2013年刚来深圳时被爸爸烫的。她左大腿应该是有伤没好,只要快速走路就会摔倒,她说是被爸爸用棍子打的。”
张晶告诉她,自己家中有一根鞭子,“挂在床头随时打我用的。”有一次孩子犯错挨打,警察介入。当着警察的面父亲信誓旦旦保证以后再也不打孩子,而他们转身刚离开,父亲便拿起鞭子抽她:“我没打你,我抽你!”最让她震惊的是,为了摆脱家暴,张晶曾两次自杀并被送往龙华人民医院抢救,也曾离家出走多次。然而每次被找回,依然脱不了一顿好打。
女孩因家暴离家
不愿进入救助站
如何才能帮助这个孩子,让她脱离父亲的家暴?为此,李女士一家人费了不少心。
2月3日早8点半左右,李女士打入“市长热线”,并将孩子的求助信息上传到网上。当天下午,在一位律师的介绍下,李女士求助媒体,希望帮助孩子。
2月4日,她带着张晶来到一个反家暴机构。在机构社工的帮助下,他们去市妇联信访办求助。说明情况后,妇联工作人员指引他们前去街道办。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这并非在他们职权范围内。不得已,一行人又去了居委会,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种情况应该将孩子送往救助站。
“孩子很聪明,一看我们到了救助站便猜到我们要报警寻找她爸爸,她情绪激动尖叫,边哭边喊自己死也不会回去。”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得将孩子带回。
2月15日,李女士夫妇又来到防家暴机构求助。张晶开始大哭大闹,随后景田派出所介入,将她送往救助站安置。2月17日,记者辗转获悉,孩子在救助站情绪激动,一直撞门、撞墙,“门都撞松了”。她口口声声说要自杀,“死也要死在救助站”。
街坊邻居证实
张晶常遭家暴
事件真相是否如张晶所说?2月18日,记者来到张晶家中附近询问左邻右舍,希望还原孩子被家暴的真实情况。得知记者询问孩子的状况,大多数邻居满脸警惕,摇摇手说自己并不住在此处,对情况不熟。
张晶楼下小商店一位店主小声告诉记者,自己看到2月1日孩子被打的全过程,“一直踢一直骂一直打,打得很凶,从这条小巷打到另一条小巷。”他摇摇头,连叹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另一位站在不远处的中年妇女也非常疑惑,“孩子真的是亲生的么?”
住在同一栋的一位张先生也“认识”张晶。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楼下,家住6楼的小女孩可怜巴巴问他借钱买吃的,“她把我带到六楼家中让我看住所,证明自己不是骗子。”张先生回忆,家中很乱,到处堆积着建筑材料。
楼下另一处商铺的老板娘则警惕看了看四周,很“婉转”地说,经常听到这栋楼的住户反应有哭闹、尖叫声,也有好多人为此事投诉,以为哪家两口子天天打架闹矛盾,“我们劝过很多次,孩子犯错了不能这样打,会出人命的,他不听。”
据张晶介绍,房东老张夫妇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好几次偷偷救了她,还告诉她,“下次你爸要是打你,你大声尖叫,我马上帮你报警。”
而就在记者前往调查前,张晶通过李女士偷偷“嘱咐”千万不要开车去。“我爸爸要是记住你车牌号,会跟踪报复你的。”“我爸又高又胖,要是遇见他了你千万别问我的事。”“我挨打的那天老张的监控录下了视频,他的鼠标是坏的,阿姨你记得带个鼠标去。”
打孩子是希望她学好?
记者找到了张晶的亲人。对于记者的询问,张晶的亲人有着层层顾虑,并不愿意说太多。“刚来时还挺心疼的,但是从小没妈的孩子总会染上拿别人东西、撒谎的坏习惯,她爸是个直脾气,觉得打她是为了让她学好。”她长叹一口气说,他打孩子时大家都拉着他,“不拉还没事,越拉打得越凶。”
“有时会撒谎,有时偷偷拿她爸爸的钱去买零食,大人问她还不承认。”在她看来,张晶挨打是家常便饭了。犯错——挨打——离家出走——找回——再打,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张晶的父亲是典型的“严父”,从小家中兄弟五个,家境贫困。但是,无论多贫穷,他都不会拿别人家的食物,所以,他对于自己女儿的坏习惯深恶痛绝,经常愤恨不已说:“把她打死也要把这习惯改了。”
为了让她改掉坏毛病,张晶的父亲不让她出去玩耍也几乎不让看电视,要求她放学便回到家中写作业、读书、做家务。因为家中大门正对电梯间,孩子忍不住偷偷看电视时便敞开大门,只要听见电梯间有动静立马关掉电视,假装在学习。“连我想让孩子来我家吃饭,都要先给她爸爸请假,准许了才能来我家。”
然而,就算这样天天被关家中,依然无法阻挡张晶父亲的怒火。心情不好、买彩票没中、桌子没擦干净,都能成为他殴打张晶的理由,“每次他都和警察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了,没两天想想这孩子的事,火上来了,又是一顿打。”言谈之间,她已能预料到张晶这次被找回会是怎样的下场,而张晶父亲早已放话,“这次抓回来,一定要打个半死。”
她为难地说,自己工资不高,“现在只希望政府能有人能管管她爸,把打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毕竟我也不能把孩子藏起来一辈子啊。”
女孩因家暴离家
13岁女孩遭遇引热议:打孩子是家暴吗?
深圳晚报记者 刘菲菲
本报昨日刊发的《13岁女孩因家暴离家出走 两度自杀》一文(详见2016年2月22日《深圳晚报》09版)被各大媒体转载,产生广泛影响。网友们对张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张父教育孩子方式的不满。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主任李孟表示,根据张晶家人、现行法律等多方因素考虑,变更张晶监护权困难较大,建议社工机构、妇联、街道等介入该案并进行后续辅导、走访工作。
有多位爱心人士愿意收养张晶
收留孩子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个儿子,老大正在读大一,小儿子还在读小学,“要不是经济条件有限,我真的很想收养张晶,把她当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而李女士的朋友刘女士也表达了收养张晶的意愿,希望能帮助小女孩跳出“火坑”。
记者得知,希望收养张晶的爱心网友不在少数。李女士告诉记者,自从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了晚报报道后,好几位同事留言询问是否可以联系上张晶监护人或者律师,咨询孩子的收养问题。而不少网友也在客户端后台留言,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表达自己希望收养张晶的意愿。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多方咨询得知,在张晶有近亲、家人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监护权将优先变更给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张晶父亲愿缓和父女关系
据了解,张晶目前已被送往西乡救助站。而据知情人士介绍,张晶的姐姐已初步答应将她接去河南老家共同生活,承担部分抚养责任。孩子归属将在何处?到底是送回老家还是继续在深抚养?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张晶的父亲。
“她拿别人钱又撒谎,我平生最恨这两点!”张父听闻来意,向记者诉说女儿的“斑斑劣迹”。他说,张晶就读的学校有位英语老师因对孩子家庭状况比较了解,主动提出给孩子免费补习英语。张晶却偷偷将老师钱包中几百元钱拿走,第二天在学校请同学吃零食。这让张父生气、尴尬又愧疚。据他所说,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带回河南老家有什么用?她不会改的!”张父愤怒不已。
而张晶另外一位亲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孩子还小,虽然总是犯错,但家长要把握教育方法。
经过记者与张父一番攀谈,张父表示如果张晶不跟姐姐返回河南老家生活,他就决定接受社工机构帮助,以其他温和的方式改掉女儿坏习惯,缓和父女关系。
家务事还是家暴?
记者在网友留言中看到,绝大多数网友对张晶父亲的行为表示谴责,并称“就算孩子犯错也不能这样教育”。一部分网友则表示,孩子犯错了可以用体罚进行教育,但是张父“打得太重”。
打孩子究竟是“家暴”还是“家务事”?网友@lolita表认为,打孩子不能算家暴,自己从小顽皮经常挨打,“小时候我妈经常用晒衣架抽我。”
那么,打小孩到底是“家暴”还是“家务事”?根据相关法律,家暴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重复伤害的行为在3次以上,便可以定义为家暴。记者通过随机走访了解到,世俗定义上的“家暴”和法律定义上的“家暴”存在较大差距。
“法律定义上,母亲经常拿晒衣架抽打孩子是家暴行为,丈夫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诅咒妻子也是家暴行为。”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主任李孟说,而世俗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将这类行为当成家暴,而是难以启齿的“家务事”。
“一来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或者说,传统思想的家长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打孩子是为了他好;二来,家暴取证难也是目前该类案件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李孟说。
对于张晶的情况,李孟表示鹏星已在数天前向妇联、警方、民政等方面沟通。“有3种方法,一种是从父亲处入手、改变现状;一种是将张晶监护权移交血缘关系亲人;一种是政府强制剥夺监护权,让街道或者社区等职能部门承担代管张晶的义务。”她解释,缓和父女关系从科学角度而言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小。“很多网友留言为何政府不强制解除张晶父亲监护权,将孩子移送社会福利院。虽然法律中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根据我们查找相关数据,这类案件几乎没有成功的判例。”
同时,李孟建议政府及社会机构介入,通过心理疏导、劝诫等方式改变张晶父亲的教育方法,缓解并杜绝家暴行为。
他山之石
“打孩子”如果发生在国外
在国内,许多人认为打孩子实际上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爱之深,责之切。“打孩子”如果发生在国外,相关机构会如何处罚?维德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辛均辉向记者介绍了几个典型案例。
华裔黄女士藤条打女儿
被剥夺监护权
2012年8月底,纽约布鲁克林一名华裔母亲黄女士因女儿在家中不慎烫伤而带女儿就医时,被医生发现孩子身上有淤痕。怀孕5个月的她因承认用藤条打女儿而被政府告上法庭。她的3个孩子被市儿童福利局带走,送往外婆家抚养,并被签发了保护令。随后,黄女士被剥夺监护权,被要求不得与孩子一起过夜,不得单独带孩子出去玩耍,并且要求她和丈夫一起去上父母课程、减压课程以及情绪控制课程。
几个月后,她腹中的小儿子也降生了。在她出院后的第二天,几天大的小儿子也被市儿童福利局人员抱走,交给外公外婆抚养。
孩子不做作业挨打
被强制送交儿童收养机构
据外媒报道,纽约市皇后区一华裔妇女因为8岁的儿子没有做作业,生气并用扫把打他,在孩子身上留下了伤痕。
第二天,孩子就读的学校老师向纽约市儿童服务管理局举报了该情况。当天晚上,警察来到她家,把她的3个孩子一起带走,送交儿童收养机构。这位母亲不仅要忍受与孩子分离的痛苦,还不得不花钱请律师帮助她上法庭索回抚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