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覺得很受尊重。而這些話,我其實希望早一點聽到的。 之后我的人生觀開始了一定的改變。每次遇到大抉擇答主都會問自己,作出這個決定以后自己的人生會不會開心。開心,我就去做;不開心,我就去繼續改變,改變到開心為止。 多年工作,我其實和很多牛人相處過。我有賺很多錢的朋友從投行辭職去創業做不賺錢的事情,有朋友選擇拿很少的錢到別的地區做義工,有朋友作出很大的人生轉折決定做很奇怪的事情,朋友的朋友是出柜的先生然后選擇做很多為了同性戀爭取權益的事情(那時候同性戀還沒有合法化)。有時候和朋友哈拉的時候我也會問為什么,他們只是淺淺地回答一句“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更開心”。 我從來都不會judge他們這樣子做有沒有邏輯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我也只會淺淺地回一句,“祝你一切順利!”,然后狠狠地握一握對方的爪。 我知道,要是我們的位置換過來是我做了個奇奇怪怪的決定,他也一樣會微微一笑然后給我獻上祝福。
最后,我的這篇文章不一定處處準確,但全部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每個人都肯定對社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投射。不強求我說服你,只是從我自己的經歷和你分享一個新的角度。
Ting Zhou,課程設計
美國的發達,不在于它最發達的地方有多發達,而是在于它最貧窮落后的地方,相比起其他國家,不那么貧窮落后。 等你去過美國一些很偏僻的鄉村,看到鄉下地方也水電網不缺,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東西物價都不高,你就明白美國為什么“發達”了。
我稍微說下一點個人經歷。美國大城市和小鄉村其實都有窮人。富人普遍都是住大城市市郊類似于衛星城的區。 幾年前一次學校外派的契約工,去了一個我們州最南端極其偏僻的小鎮,維基百科叫那里叫村,具體地名我就不說了,他們的住戶收入中線是19511美元年薪,一個家庭(一家幾口加起來)的收入中線是28124美元年薪。這是個什么概念?美國的household收入中線約5萬年薪,家庭收入中線約7萬,硅谷的碼農號稱10萬是貧窮線。這個鎮還是村,窮的連國家平均線的一半都不到。 在這么貧窮的一個村,雖然沒有沃爾瑪和麥當勞,但仍然能保證通水通電通網不說,竟然有一間學校,包含國小到高中,保證學生都有校車接送(當然這個是包含在稅收里的),學校規模設施完善,有好幾個電腦房(我就是去幫忙裝機的。。。),圖書館,不輸于我居住的鎮上的中學。 校長還寫了個grant購置新電腦,他寫的grant開始就說“我們學校處于XX州的最南端,服務于附近7個極小的農村社區,生源多數來自于低收入家庭(low income families)和少數群體(minority)。。。” 回家翻了下幾年前拍的照片,難以想象這是一個處于國家中下水準貧困縣的學校。
這里是正門
食堂
走廊櫥窗放著歷年球隊獎杯
室內籃球場
一個教室里放滿了下學期的課本。美國的課本可以借,不是非要自己買,很多時候是讀完一個年級的了課本還給學校,給下一年級的用。如圖可以看出是舊書。
課室的安排,不是根據年級或者班,而是根據科目和任課老師。例如張三教數學,張三自己擁有一個自己的課室,課室和老師固定,而學生是流動的。所以會看到很多不同風格的課室,都是根據老師自己的愛好來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