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够强吗?》中扇子舞队和她们的体育老师。
链接隐藏文中,你懂得~
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划分一般都是按题材来分,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科技的,但事实上所有纪录片都离不开“人”。这样的定义也没地方说理去,本意想拍成人文纪录片的陈晓卿,却被强行定义为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千百次地被提问“有什么好吃的”,他也无奈地千百次回应:“我们其实不是拍吃的!”
“国外有很多纪录片电影节,比如山地、环保、人权、水下……各类的电影节,都是个人作品的呈现。它是独立视角,不管是由公司投资还是基金资助,它都是作者文本。如果由集体创作,带着一个商业目的,都可以暂且归到电视节目去看,像Discovery或者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很好看,但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从来没有看到过Discovery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电影节上出现过。”曾经往来于各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杜海滨强调说。
随后,他不忘补充一句,“BBC有些片子也不完全是电视节目,有些节目是作者做的,BBC购买然后播出,也算是纪录片。”
谈到”舌尖“,杜海滨说,它是带有纪录性的专题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做的节目。
《我们的孩子够强吗?》中国老师正在带领英国学生做眼保健操。
关于什么是纪录片,记者找到较早前专访法国纪录片导演托马斯·巴勒梅斯时的两段对话供读者参考。他当时也谈到了何谓真正意义的纪录片,以及纪录片的意义在哪里。
澎湃新闻:中国编剧芦苇最近说,中国纪录片导演其实可以给剧情片导演当老师,你怎么看?
巴勒梅斯:我比较同意,如果排除电视台给作者的限制,排除那些宣传性的纪录片,真实的力量作为一个载体,它的幽默性、戏剧性是完全有可能超过剧情片的。但今天糟糕的是,因为电视台所谓的纪录片在污染我们的屏幕,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了。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看纪录片有一种倾向,大家对真实不是那么感兴趣了。可能5%的衣食无忧、内心强大的人才会有闲情逸致去看纪录片,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面对纪录片中的真实的。
澎湃新闻:你刚提到了真正意义的纪录片,能具体说说其中的差别吗?
巴勒梅斯:由于电视台的出现,纪录片的形式已经出现范本化,像历史类、新闻类纪录片,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有些影院放映的大制作纪录片并没有把纪录片的特质展现出来,真正的纪录片恰恰是无法事先运作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图像爆炸的时代,通过媒体大家都看到各种各样的灾难,这些都是在培养观众一种看广告的节奏,这是很悲观的,在今天,电影人怎样能够以一种“手工”的艺术形式来转变被媒体培养出来的快节奏的污染?这是我们的新命题。人如果一直处于大量图像以及大量负面信息的输入下,他就没有办法去面对现实中真实的复杂性,他失去了耐心不愿意去探讨。对于孩子,没说几句话,他就走神了,这个快速化、简化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当我们用这种方式使一个人丧失思考能力的时候,接下来这些人的消费欲望就会大大加强。今天大型影视集团和大型工业集团都有着相当深的默契,当我们通过影视不断地制造快节奏单一化的产品的时候,你的空虚和空白用什么来填补?就是大量的消费。在我看来,这两者的内部逻辑关系是相当明显的。(更多资源关注微信:hnr_com 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