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改造】
改造船厂10年前已破产
按照冯地禄及东方轮船公司内部职工“外协加自建”的说法,无论“东方之星”主体结构由谁建造,其内部装修、有关零部件的焊接均是由该公司造船厂自行完工。
据东方轮船公司原总经理秘书张梦云表示,该公司造船厂1992年之前造的全是货船,从未自行建造过客轮。
另据东方轮船公司的老员工赵某回忆,当年公司的造船厂仅能生产总载重两三百吨的驳船,以及300马力以下的拖船。
根据1992年东方轮船公司造船厂的资料,该造船厂为乙级资质,只能对外承接368千瓦拖轮,300-500吨级驳船、60米以下钢质趸船的建造和修理。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船舶生产乙类资质,只可以建造60米以下或主机总功率736千瓦的客轮,2000载重吨以下的货(驳)船。而“东方之星”新建时长度为66米,拥有两部880多千瓦的发动机,总吨位2200吨以上。东方轮船公司显然不符合建造“东方之星”类似游轮的相关生产资质。
东方轮船公司6艘“东方”系列客船下水后,“东方之珠”、“东方王朝”、“东方王子”分别出现事故。
根据公开资料,1997年,“东方之珠”在长江西陵峡遭遇撞船事故,失去控制,由其他船营救脱险;“东方王朝”船上曾发生火灾,并于2001年被交通部长江涉外游轮专项整顿行动叫停整改,并认定其综合评定不合格;“东方王子”2000年在长江涪陵段发生触礁事故,事发后“东方之星”还前往过驳旅客,此外,该船2008年4月14日还在长江下游航道约409.4千米处,与“江达169”游船发生碰撞。
据刘梦云介绍,“东方”系列客轮出事后,1997年公司开始着手改造,将客轮变为游轮,提档升级。
一位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当年“东方”系列船是在国营重庆造船厂改造。据记者了解,这家曾是重庆最大的造船厂已于2005年宣布破产。
经过改造后,“东方之星”由原来的66米加长到76.5米,船宽11米,船高18.6米,此外,“东方之星”将平头结构改成了尖头,目的为减少风阻,省油。
据公司内部人士称,当时改装还包括修改内饰,将铁壁改成木板,将原来固定在船体上的钢架高低床变为木质床。
曾在船上担任保安的刘德一称,他平时喜欢跑步,以前总是绕着“东方之星”外舷走廊跑圈。
而该船1997年经改造后,两边外舷封闭成为窗户。原来每个客房有两扇门,分别对着外舷和中间走廊打开,但改造后变为只朝中间走廊开。
此外,他从视频上看到,打捞上来的“东方之星”客房的床为木质的,床帮还顶着朝外的窗户。他说,原来船内四通八达,人很快能够出去,经过改造后,很不利于逃生。
据新华社报道,事故发生时,船倾斜后,客房内的床向倾斜的方向滑动,并抵住门。逃生的旅客都是从窗户里逃出。
刘德一称,如果船内的床没有固定,也会加快船的倾覆。
6月4日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东方之星”曾在1997年和2008年改装过两次,其中第一次就对船体加长了11米。但徐成光表示,在该轮建造、改造、变更载客量时,都进行了完整稳定性计算校核,计算结果均满足船舶检验技术的要求。
【由谁管理】
船企曾与船检共属一系统
徐成光还表示,“东方之星”的检验部门是重庆船舶检验局。
据了解,2003年以前,重庆万州船检部门曾与东方轮船公司长期一同归属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当年“东方之星”从建造到改造,再到船舶检验,均在万州交通系统内进行。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万州一位熟悉当地船舶行业的人士如此表述。
据东方轮船公司一名退休职工介绍,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前身为四川省万县轮船公司,成立于1968年,此前一直隶属万州交通主管部门。随后该公司几经更名,1992年更名为四川省东方轮船公司,1997年更名为重庆市东方轮船公司。2003年,该公司才划归万州区国资委主管。
之前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东方轮船公司的党委书记、总经理等高层,均由万州区交通局任免。早年,一些公司管理层曾在交通主管部门内下属的多个部门交叉任职。其中,冯地禄的前任彭代顺就在船检部门工作。
该退休职工介绍,1998年,公司总经理由冯地禄变更为曾在万州交委任科长的白刚。2012年,万州区国资委任命姜曌任总经理。
武汉一位船检系统的专家表示,重庆市和船舶相关的部门有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重庆船舶检验局、重庆海事局(分为直属海事局和地方海事局),但是三个牌子一套人马。
具体到万州区,又分为重庆市万州区港口航务管理局、重庆市万州区地方海事局、重庆市船舶检验局万州船检局。
上述专家认为,三家单位事实上主管部门不一样,分属完全不同的系统,船检和海事体系,还需要继续理顺。特别是涉及船舶的管理部门非常多,执行程序就会非常混乱。
从地方来看,有中国船级社、省直属的地方船检局和省交通厅管理的地方船检局等,各地负责船检的部门不一样,具体的执行标准不一。这位专家提出,“东方之星”改装加长船体,其中加长是符合技术标准的,但增长船体之后总重强度就要重新校核,加长船体也会引发其他指标的变化。但对此如何检验,三个部门标准并不清晰。
据一名不愿具名的当地海事局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东方之星”失事前安检频率较高,至今已安检45次,其中初查39次,复查6次。近10次检查显示,该客轮每两个月左右例行安检一次,安检机构为巫山海事处和万州海事处。上一次安检是今年4月10日,由巫山海事处安检。
该人士称:“一般较新客轮一年才检修一次。正常情况下,每次检修少则检出三四项缺陷,多则七八项。”
但据当地海事部门内部人士提供的“东方之星”的安检查询结果显示,失事客轮“缺陷总数量”共287个。上述人士称,上述数量是该船自下水以来检修出所有缺陷。“有缺陷是正常,一般要求在几日内或开航前纠正,巡航时我们会查看安检记录,如果没有纠正,会处罚。”其表示,此次失事前是否检查出缺陷、是否得到纠正,其并不清楚。
【追溯东方】
失事船曾春节载一两千人
在冯地禄担任东方轮船公司总经理时,该公司从原来单一的货运改为客运为主的经营思路。
1992年,正值三峡腹地川巴乡亲外出打工潮兴起时期。同年,修建三峡大坝的决议获得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告别游将掀起高潮。
借此机遇,在冯地禄带领下,东方轮船公司改变公司经营方向,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东方之星”等6艘客轮。
据老职工们介绍,客轮建好后,立即担负起长江三峡交通运输任务。当年从万州出川的交通极为不便,当地人外出打工基本都会选择先坐船到岳阳,再换乘火车前往广东沿海一带。
“每年春节,一艘船能载一两千人。”当年在船上负责安全的船警说,那时是东方轮船公司的辉煌时期,乘船出行的客流量很大,就像现在的春运火车一样,过年时一条船人都挤不下,有些人“抓着船舷,身子吊在上面往船上挤”。
刘德一回忆当时在船上的场景,每个床铺坐两三个人,走廊上坐的都是人,走路都走不动。“幸亏那时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故。”
随着陆地交通的发展,万州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网铺成后,水路运输逐渐衰落。
1997年,冯地禄又着手发展“三峡游船”战略。同年开始,“东方”系列客轮改造成游轮。
但据老职工们说,随着三峡蓄水后,三峡游也逐渐衰落。当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慢慢开始入不敷出。
东方轮船公司原副总经理袁仁义向媒体表示,当地游船竞争激烈,周五报名游客很多,各方杀价拉客,价格战也愈演愈烈。而一艘游船上座率达到60%以上方能保本。如果客源不足,游轮公司每日发班一定会亏损。
据内部职工们说,公司在最辉煌的时期有员工1000多人,如今只剩下200多名职工。
据东方轮船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企业资产总额为7720万元,负债高达16846万元,净利润亏损395万元。2014年业绩稍有改善,扭亏为盈,企业资产总额达8975万元,净利润达133万元,负债总额18468万元人民币。
当年冯地禄任内挣下的“家业”,6个码头、数千亩万州中心地段的土地、还有一艘“东方皇苑”号游船都在后来被变卖。
即便是当年公司的办公楼也被卖出去,如今东方轮船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万州一居民楼的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