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SPF指的是在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下,涂了防晒霜后被晒伤的程度,出现最小红斑量和它所需要的强度比值。简单点的理解就是涂完防晒霜后,在太阳下暴晒直至被晒伤的时间。比如,原本你什么也不涂,在阳光下暴露10分钟后晒伤,抹上SPF15的防晒霜后,晒伤时间被拉长,需要150分钟。注意,这里说的是晒伤,不是晒黑!因此寄希望于防晒霜帮自己逃过变黑命运的姑娘们要失望了!
而且,理论上说,防晒霜是会减少到达皮肤里的紫外线数目,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但不管防晒指数有多高,都无法阻挡100%的紫外线。而且阻挡 功能和数字的倍数并不成正比。比如,若SPF15 能阻挡94%的紫外线,那么SPF30的防晒霜则能阻挡97%的紫外线,而不是2倍于SPF15的紫外线。而在夸张一点的SPF100防晒霜也只是有了 2%增幅而已。当然,不管是哪一种防晒霜,都应该隔 2 到 3 小时重新涂抹一次。
因此,衡量一下,SPF30的防晒霜已然够用,实在不放心,再来点其它防晒措施呗。带个帽子、打个遮阳伞,或是披肩外套,都比防晒霜来得划算。
可是偏偏有人会说,我就愿意用SPF值高的防晒霜。可是又难免有些担心——会不会存在或轻或重的副作用?即使对别人没影响,我的肤质适合吗?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将防晒霜成分做个分析。
为了抵御紫外线,一般防晒霜中都包含着麦素宁滤光圈或亚佛苯酮、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物质。有时候还添加有部分有美白抗氧化功能的物质, 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麦素宁滤光圈也叫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水溶性的化学防晒剂(借助成膜性的物质在肌肤表面形成一道紫外线吞噬屏障,吸收紫外线,发挥抗晒作用),最 有效的UVA(紫外线A) 防晒剂之一,然而它无法吸收的UVA的全部波段,且在阳光下暴露两小时后就会分解部分,故需和其它添加剂配合。
继续看下一个,二氧化钛,常见物理防晒剂(通过在防晒产品中添加物理性颗粒或是粉末,将照到皮肤上的紫外线反射出去而达到防晒效果的产品),几乎不会 被皮肤吸收,安全性较高。然而想要效果好,需提高其添加浓度,它本身又有高吸油吸水性,因此使用后会造成皮肤干燥脱皮。
氧化锌作为防晒霜成分的历史较为悠久,它也是物理防晒剂,可以反射散射UVA、UVB。暂时没有研究表明它对人体有害,但涂抹多了也会引起皮肤干燥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安全且高防晒要求之后将其纳米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提升SPF的值?显然易见的一个办法就是复合使用晒方剂。比如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结合使用。化学防晒剂质地细腻,适合油性皮肤,但少量会被皮 肤吸收,从而导致过敏。物理防晒剂安全性高一些,但是皮肤干燥、毛孔阻塞等问题又冒出来了。更有甚者,可能影响皮肤毛孔呼吸等功能,增加皮肤负担,导致皮 肤长痤疮或是发炎等症状。
因此,SPF值真的越高越好?或者越高越没用?
要知道,防晒霜等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不是任何生产化妆品的企业都能生产的,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拿到批准文号后才能生产。而市场上没有批号的防晒霜也不在少数,这里也要提醒消费者购买防晒霜的时候要注意看一看有没标注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批件号。
最后说说我国规定,的确如此,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防晒品的最高防晒系数不得超过 SPF30。有些进口的防晒霜上面标着SPF50、70,这并不代表你买的产品不合格,只是不符合我国规定而已。
至于国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其一,SPF30够用了,其二,我们亚洲人种和欧美人种肤质并不相同,SPF是针对他们皮肤提出的概念,因为白种人阳光 暴晒下易长红斑,相对而言,我们不那么容易受灼伤。因此,SPF值偏低一点也是可以合理的。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肤质较好,完全可以挑战SPF值高的产 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不用担心市面上流传的“防晒品致癌说”,相关成分前文已有分析。其实防晒不仅不致癌,还防癌。它们能防晒伤,还能通过抵御黑素瘤和基底细胞癌来降低皮肤癌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