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防御”反导最适合中国
如果中国领导人打算部署一款具备实战能力的反导系统,那么设计用来防御小片地区免遭敌弹道导弹攻击的“点防御”系统,看上去更符合逻辑也更加可行。根据李彬的看法,“点防御”系统对中国而言是更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决定发展自己的“动能击杀”导弹防御技术,点防御系统能够被用于保护中国的指挥与控制中心,从而保证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在一场敌人突然发动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争中安然无恙,然后可以从容地指挥核反击。这样一种系统,也可以用于保护中国的一些战略核武器,提高这些核威慑力量的战场生存能力。实际上,已经有一些著作和文章突出了一种可能性——点防御反导系统能够加强中国发射井式洲际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
詹姆斯敦基金会的文章认为,点防御反导系统将会令中国的核威慑更加可靠,并确保自己与其他核武国家之间的战略稳定。这种判断和看法似乎与两次反导试验之后中国军事官员的观点比较接近。中国大约有20多枚发射井式洲际弹道导弹需要这种保护,因为中国似乎认为,与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相比,这些固定发射井式战略导弹更加薄弱。此外,与尝试部署有限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比,这种“点防御”,难度更小、成本更低。
如果中国寻求部署一种导弹防御系统,北京需要的将不仅仅是陆基拦截装置。正如中国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北京还将需要多种互补的能力,例如弹道导弹早期预警卫星能力。中国目前缺乏像美国国防支援项目(DSP)和天基红外系统卫星这样的早期预警卫星。
迈克尔·蔡斯称,中国分析家们认为,反导系统将会强化而不是削弱战略威慑力。北京继续反对导弹防御系统,并视之为在战略上具有一定的“破坏稳定”的作用(最明显就是对美国反导系统的指责),不过中国明显并不认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存在这方面问题。中国的分析家们似乎并不担心中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会触发一场武器竞赛。只要中国限制自己的反导部署,只扮演点防御“角色”,继续坚持长期贯彻的“不首先使用”政策,维持核报复任务引导的核力量态势,这种战略思维就不会与中国在导弹防御上的立场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