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个人资料
吴敬琏个人资料:
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南京,年幼多病;
1931年7月,父亲吴竹似去世;
1933年1月,母亲邓季惺与陈铭德结婚;
1936年,进南京山西路小学读书;
1937年,抗战爆发,举家西迁至重庆,在精益小学解读一学期后,进巴蜀小学;
1941年,进重庆南开中学;
1942年,转学成都高琦初中;
1944年,考入金陵大学附属金陵中学高中部;
1945年,抗战胜利,随金陵中学迁回南京,父母所经营的《新民报》成为拥有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等五地八刊的国内最大民营报业集团;
1947年,患上肺结核病,被迫停学;
1948年,考入金陵大学,因病再度休学;
1948年10月,随母逃亡香港,待船去解放区;
1949年4月,回到北平,肺病复发,住结核病医院;
1950年1月,在南京金陵大学复学,就读经济系;
1952年,肺病再犯,住疗养院,结识金陵女大儿童福利系学生周南;
1952年9月3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
1953年,大学毕业,因肺病未愈,留校一年;
1954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为兼任研究员冀朝鼎、姜君辰等作助手,后跟随援华的苏联财政专家阿·毕尔曼研究企业财务问题;
1956年6月,与周南结婚;
经济研究所青年与党支部领导之间爆发关于“向科学进军”的争论,吴敬琏积极参加了争论;
1957年,因为犯有在青年中宣传《在桥梁工地上》、《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类“右派小说”等“严重右倾”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1959年4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会”;
1960年5月,《经济研究》刊出《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这是第一篇产生较大影响的长篇论文;
10月,参加孙冶方组织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写作班子;
1961年3月,参加*中央宣传部举办的毛泽东《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学习班,参加于光远领导的《政治经济学》写作组;
1963年初夏,长女吴晓莲出生;
1964年10月,参加经济研究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容歪曲》,批判孙冶方的“生产价格论”和“利润目的论”;
1965年8月,次女吴晓兰出生;
1966年,“*”爆发,被宣布为“走资派”,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群众组织“革命大批判指挥部”;
1969年11月,随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放河北省息县的“五七干校”;
1971年4月,随学部干校迁到明港镇,被定性为“帽子抓在人民手中的‘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送进劳改队改造,期间与难友顾准一起读书,成为忘年交;
1972年7月,随学部回到北京;
1974年12月2日,顾准去世;
1975年,赴山西大寨参加《大寨政治经济学》写作组,1976年夏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礼送出境”;
1976年冬,随于光远等人策划召开按劳分配学术讨论会;在5次讨论会中递交多篇论文;
1979年1月18日,参加*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做长篇发言批评大寨;
4月16日,为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写作论文,倡导国有企业自主经营;
年底,参与接待波兰改革派经济学家弗·布鲁斯;
1981年年初,参与接待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派经济学家锡克;
1983年1月,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做访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