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男人杂谈 >

温州潘晓勇跑路,潘晓勇为何破产

来源:好男人网2012-07-05 09:02作者:林夕慕雨

  回首往事

  摸到好牌 打得太烂

  亲历了2011 年震动全国的那场温州老板“走路潮”,潘晓勇有时候觉得,2009年到2011 年这三年以几何速度疯长的财富更像是一场梦。这场梦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本来已经摸到一副好牌,遗憾的是没有将这副牌打好。”

  关于实业:盲目放贷变空心化

  羊城晚报: 既然实业不赚钱,为什么还要投入实业呢?

  潘:包括我,包括温州很多知名企业在内,当时做实业只是摆样子,提供一个平台,融资的平台,人际交往的平台。

  比如珠宝店, 我投入了几千万元,摆个门面,好看而已,赚不到钱。

  别人说,老潘你在做什么? 我说,我做的行业很广,包括鞋、珠宝、建材什么都做。实际上是把实业作为一张名片,宣传我自己。

  当时的同行基本类似我这样。有些纯粹放弃了家族产业,他们的长辈做实业做了十几年,做得非常好,但到了他手里,实业就不做了,放在那里。而是以实业去贷款,参股一些借贷公司。结果就是,温州的实业变成空心化。

  羊城晚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潘:因为这个钱好赚。躺着睡觉都在赚钱。你放出来2000万元,利息两分,一个月就有40 万元进账。一年就有480 万元。这是最低的,平时借,一般利息在4 分到6 分。

  羊城晚报:谁能支付4分到6分的利息?

  潘:像股票一样,有赚到钱的,也有赚不到钱的。赚到钱的极为少数,亏的是绝大部分。所以一些实业,为了支付高额利息, 就把自己的产业当做平台,去借更多的钱。2009 年到2011 年这三年, 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实业,它的业务量、产品、管理体系,统统会下降50%,甚至以上。一些上万人的企业,减到最后只有一千人,甚至几百人,6 条生产线最后只剩一条。

  关于民间借贷:每一个人都像疯了

  羊城晚报: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处于什么样的情况?

  潘:2010 年温州老百姓去菜市场买菜都要还半天价, 但我们去买房子,1000 万元的房子我看都没有看,就现金直接付清了。

  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太充足了。

  5000 万元以内的借款打个电话就可以,根本不用去别的公司签个借条。

  一个骑黄包车的, 都会把积累一二十年的积蓄,放到担保公司拿利息,有些人甚至整个家族陷进去。2010年7月份, 我把借一个亲戚的300万元还给了他, 但他又把300万元放贷出去,还把自己的房子、老婆家7套房子以及弟弟的房子,全部抵押,放到担保公司。现在整个家族的房子全部要被银行拍卖。

  当时甚至连KTV 包房都被订没了, 本来最低消费5800元或8800元的要提价5000元。所有人都太有钱了! 所有人都疯了,所有人都在参与。

  当时如果你没有参与,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才是疯的。

  羊城晚报: 资金链断裂之后,当时温州的情况怎么样?

  潘: 当时温州已经变成一个灰色的城市。那一年(2012)春节是温州20多年最冷清的一年。在那之前, 温州一天的烟火销售量都在上千万元以上。2012 年春节只有几百万,甚至一百多万元。老百姓没有钱啊,再加上债主要债,根本没有心情放烟花。当时媒体有篇文章说,是不是温州人连买烟花的钱都没有了?确实是这样。

  记者手记

  财富,神话,缩影

  像是时速180 公里狂奔在高速路上的一个突然急刹, 潘晓勇的创业梦想戛然而止, 尽管你仍然能够深深感受到他身上闪现的企业家理想和企业家精神。

  从6万元信用卡套现到身家数亿,这个三年间打造出来的财富神话更像一个传奇。这是常人难以复制的成功,它是一个普通民营企业家从时代中发掘到机遇,却又最终倒伏的残酷教训。

  这样的传奇在2009 年—2011年大量滋生, 又在2011年一夜覆灭。继1986 年导致温州8 万家庭破产的“抬会事件”后,20 多年后悲剧轮回,老板走路风潮将温州重新抛上风口浪尖。这个城市的困局是中国经济的一幕缩影。时代为它造就了富甲一方的“温州老板”,也为它烙下惨痛的伤痕。

  假如没有楼市的疯狂, 假如潘晓勇蛮勇的胆量没有得到资本市场一波又一波的放大……假如时光倒流, 身处这样一个黄金的时代,可能发生什么?

  也许,下一次,我们会走得更好。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