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是这位大师仅存于世的精品,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船撞虹桥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船撞虹桥
不过,在这幅画的中心位置,有一处被称为“画眼”的地方,那便是横跨在汴河上的“虹桥”。在熙熙攘攘的虹桥之下,有一条船正横停在河上,成为了行人关注的焦点。原来,这条船的桅杆即将撞上虹桥了,事故的原因大概是船夫们忘记将桅杆放下来,直到有人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快要来不及了。不过好在,船是逆水上行的,所以打横之后船会顺水下流,会为降下桅杆提供一些时间。
因此,这艘大船并没有撞上虹桥。不仅如此,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桥而已,殊不知在这座满是行人的桥背后,隐藏着一个失传千年的秘密——那就是这座桥的建造技术。
清明上河图船撞虹桥
根据《东京梦华录,河道》的记载,北宋汴河上的桥在以前都有支撑的石柱,但是当河水湍急时,常常有船只撞到石柱上,造成人亡船毁的悲痛事件。后来有人就发明了清明上河图上的虹桥,这种桥不用小柱子,而是用整个巨木架着,像一条飞在天上的彩虹。
清明上河图船撞虹桥
这种桥不仅安全,能够保证船只的安全航行,而且桥身很牢固,有很大的承受力,能同时站很多行人。不幸的是,在发生靖康之变后,汴河干枯,这种桥也不见了,这项技术也跟着消失了。在后来的几千年中,都没人做到还原这种桥,还是选择了用石桥。
由此看来,在《清明上河图》的背后,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