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上学的时候,一定学过这么一句话,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些常常听到的话都是说项羽的,那么项羽的真实想法真的是这样吗?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
项羽在和刘邦交战失败后,带几百随从突围,最终自刎在乌江边。当时有一亭长把他准备好船让他过到江东,让他卷土重来。但项羽觉得当年一起的兄弟,现在只剩他一人回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自杀。
项羽是一位具有悲情色彩的大英雄,至少很多人都会觉得项羽比刘邦更有英雄气概。但项羽是最后的输家,而刘邦建立起了一个伟大的朝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怀念项羽,怀念这份不肯退缩的真情!李清照写这诗,是歌颂项羽的英雄气节,也讽刺当时苟安南方的南宋小朝廷!
有三位诗人写了关于项羽的诗句: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于项羽的选择到底对不对,诗人们众说纷纭。对于项羽来说,回想当年的风光时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千百年以后,有人写诗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假如当年项羽不沽名钓誉,而是听了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哪会有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惨剧呢?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倒是给诗人们留下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呢?其实,在经过了很多年与刘邦的交战之后,项羽知道,刘邦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不在乎后人怎么说自己,只要能拿下天下,用什么方式是无所谓的。所以,如果项羽选择了回到江东,即便父老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但是刘邦为了统一天下,一定会继续追击。
追击的结果是什么呢?项羽已经没有什么兵力了,所以如果不降,如果自己不死,那么江东的同胞们必然遭到刘邦的屠杀,刘邦可不介意后世说自己是一个杀胚的。所以为了不给他们带来灾难,项羽选择了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即便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即便自己的高傲被击垮了,但是在最后的时刻,项羽还是那个仁慈的项羽,他还是想着百姓们,所以他选择了自刎。
有人说是因为虞姬已死,所以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