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强,是2016级硕士研究生,工程管理学院,还研究出了功能各异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并且还成立了功能公司,今晚登上一站到底的舞台,还带着他的蜘蛛侠来了,做科研的就是不一样啊!2012年汶川地震的志愿者经历触动了唐开强,他希望能研发救灾机器人,在黄金救援时间中为更多生命争取希望,通过三维建模和力学仿真分析,这个六足机器人终于“出生”啦!
唐开强人物简介
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
作为南大极客代表参加CCTV2《极客出发2》并获荣誉奖章
作为创客代表于双创周核心区域受到总理接见
主持省级及校级机器人项目两项,申请十余项发明专利
人物经历
从大二到研二,唐开强恰好与六足仿生机器人携手走过了四年。四年前,“蜘蛛侠”的一切都还是一张白纸,“大二那时想法很简单,喜欢机器人所以就去研究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与积淀,唐开强带领的“蜘蛛侠”团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结合预先的编程使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跨过简单障碍并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购置在仙林校区的3D打印机对于“小蜘蛛侠”诞生起到不小的催化作用。
“在做prototype的那几天,我们每天早晚穿梭往来于25公里外的仙林校区,着实体会了一把上班族的辛苦。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建造三维模型、转换模板,到设置机械、后期加工,无不体现着科技的严谨性。科技,这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然而前进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夜以继日地修改模型,调整参数,看着prototype逐步成长,好像在抚育一个新生儿,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爱和希望。”
直至2017年末,团队已经研发出了大、中、小三种形态、功能各异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并于12月成立了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蜘蛛侠”的创造让人类在灾难面前有更多生还的希望,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发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好奇心……科技并不冰冷,科技发展的目的始终是给人类提供更大的便利,让人类的生活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筑梦路上 学校护航
六足机器人“肌肉发达”,运动灵活、可靠性高,但却头脑“简单”。要想提高这款机器人的“智商”,就必须解决全局导航、落脚点选择与避障、计算效率等关键性问题。
唐开强分析,虽然机器学习算法近年来突破惊人,有可能用于解决这三个问题,但即使强大如AlphaGo这样的算法,也只能解决19×19围棋盘内的问题。机器学习算法在开放、复杂的环境中该如何控制实际物理系统?
难!但是唐开强敢于“挑战”。
在唐开强的背后,不仅有团队成员、项目指导的老师,还有学校对他们团队项目进行评估后提供的专门实验室和相应的资金。
“学校团委老师还会帮我们协调一些专业之外的事务。”机器人研发道路上,唐开强感谢学校和老师的一路护航,“南京大学在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控制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和双创办也给予了我们机器人项目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在导师陈春林教授的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多足机器人自主运动步态规划。”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老师们都非常耐心地给我们专业指导。”唐开强记得,让大家特别意外的是,项目推进中遇到难题,大家都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就尝试着给校长吕建发邮件,寻求他的帮助。
“他是我们非常仰慕和喜爱的计算机领域专家、院士。”唐开强坦言,最初也没抱太大希望,校长工作那么忙,不一定有时间回复,没想到,团队不但收到了邮件回复,校长还专门找了一个下午,和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
设计PCB电路板的时候,团队经验不足,探索陷入瓶颈期,尝试了不少方法,电路板还是烧了不少次。不管是用学校支持的科研经费还是自己的奖学金购置实验材料,唐开强都很感谢学校的包容,“给了学生做科研的试错机会。”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站在“挑战杯”全国总决赛赛场,唐开强和团队成员回顾起项目取得的突破。
这些年,在“蜘蛛侠”的研发中,团队已申请7项发明专利、5项相关专利,围绕课题,团队成员发表论文5篇。
对于任何一名在校大学生来说,这都是难得的学术成果。但是,唐开强觉得,新时代的青年,做学术就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017年5月,蜘蛛侠从全球2075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联合国“极·致未来”责任创新挑战赛杰出方案奖。
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取得进展,“蜘蛛侠”也从纸面设计变成了可操作的实物,“挑战”却并未止步。
为了能够将“蜘蛛侠”推向市场,真正为灾害救援贡献一份力量,唐开强和小伙伴们注册成立了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已公开的相关研究中,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国内外首次实现六足机器人自主走梅花桩。同时还推出大型重载、中型两栖机器人和小型侦查机器人等面向应用场景的产品,已逐步形成针对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多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