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曲《站台》的原唱刘鸿在外漂泊30年回国寻根!登上央视舞台《越战越勇》献唱一首《等待》!打败了四期擂主张常宁!但也有网友质疑称这名普通的《等待》和张常宁唱的差了几百倍,也许是因为打了感情牌,但人家好歹也是20年前的经典歌曲的原唱,唱功肯定是有的,而且阔别了30年回国寻根,这样的归国路,肯定要给他些许鼓励的!
开车时无意听到这首歌《站台》,瞬时泪如雨下。这首歌进驻在我的记忆深处,不知道已多少年。我找过杨坤的版本,找过张行的版本,直到今天听到飞扬971的这首,我才重拾记忆中的感觉。
为什么对它念念不忘?可能它承载了年少的我内心深处的孤单,落寞,伤感吧。
最著名的一首歌由刘鸿演唱的《站台》就是原创歌曲;歌曲呈现出一派现代气息。迷幻电音!要么是骗子!这首歌时至今日仍是经典中的经典……从70年代成长至今的城市少年。
年纪稍大些,大都听过《站台》这首歌。在八九十年代相交的时候,歌手刘鸿用略带沙哑和沧桑的嗓音唱出“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那些歌声充斥了大街小巷,旋律简单但却直击人心。听后让人不由自主在心中反复哼唱。
站台对于我,既十分熟悉,也非常遥远。我从小出生在农村,五岁跟着母亲坐火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时的站台在我的眼里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对城市的渴望。后来,从生活的城市到故乡的两地站台让成长中的我体会了什么是亲人的亲和思念的慌。上了大学后,年年离开,年年返乡。站台上洒落了母亲不舍的泪水,也有亲人们沉甸甸的期望与担忧,还有我的思乡热望与近乡情怯。让我永不能忘的是我的一位在当地读大学的哥们儿,每次我回家时,必去车站接我,无论严冬还是酷暑,一辆28加重自行车,托载着我和行李,走一段经常发生变化的熟悉老路。那是一份恩情,伴我一生。
再往后来,在北京定居,戎马半生,常有外出公务、旅游观光或是讲课学习,交通工具也渐渐变成了飞机和汽车,从前记忆中那种老式火车站台也渐渐离我的生活远了。但对站台这个词却从未疏远,在心中还是隐忍着不一般的意切情深和复杂感受。直到前两天,和几位好朋友一同乘坐了近距离的高铁,真切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发展进步,也深深体会到出行方式的转变对我们生活、社交和工作的巨大改变。 以前总是木心一般地感叹从前慢,感叹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难以回头。但当我看到新式站台上行色匆匆的人群,或悲伤、或欢喜、或期待、或无动于衷,看到那些一样的送别和重逢,看到反复聚合和流散的人潮,我的内心充满一样的感动。
站台是离别的起点,是思念的结点,是等待的焦点,也是回归的终点。站台还是站台,没有变,变了的永远是人心。变与不变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吧,因为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