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拉松最后一名遭劝退是怎么回事,志愿者表示,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导致道路无法解封包头马拉松劝退的志愿者们脑子有问题????你们连上场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还敢嘲笑他呢?
包头马拉松,赛事志愿者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还拍短视频“嘲笑”,引发外界争议。志愿者表示: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导致道路无法解封。有人提出反对: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关门时间,参赛者就有权继续比赛。你怎么看?
影响道路解封应该提前退赛吗?
8月18日清晨,2019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在包头市鸣枪起跑。据统计,共有1.5万人报名参加了这一届比赛。但在赛后,相比冠军的归属,在网络上引发了更多讨论的却是落在了最后的参赛选手。
赛后,一名赛事的医疗志愿者在某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内容是在一辆大巴车里拍摄的赛道上的最后一名选手,视频的配文是:“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就要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
而在该视频的留言中,作者表示先后有10个劝导员劝最后一名选手上车,“我困得睡了一觉,睁眼他还在走。”
据网友透露,最终这名参赛者还是未能完赛选择了退出,但这则视频所展现出的“嘲笑”态度却在网络上发酵,视频作者随后也删除了这一视频。该视频作者自己曾在留言中表示,当时还没有到关门时间,因此不能强制要求选手结束比赛,只能“劝退”。这一细节更导致了网友的批评。有人表示,志愿者的做法缺乏对规则的尊重,没到关门时间就没有理由阻止选手比赛。
还有人则调侃,“倒数第一名上车了,倒数第二名该不该上车?倒数第三是不是也该上车?收容车开快点,倒数第3万名也上车得了。”
跑友呼吁尊重契约精神
对于包头马拉松的这一次争议,一位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是赛事志愿者的单独行为,并不是出于赛事组委会的“命令”。而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赛事方至今并未给出官方表态。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这场赛事的运营方内蒙古坤宝体育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但对方也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在跑友中间,有人认为影响道路解封对城市交通有影响,但更多人的态度是,无论是赛事方还是参赛者还是志愿者,都应该有足够的契约精神:
赛事所设立的关门时间,就是给予参赛者的“舞台”。参赛者在并未违反规则的情况下遭到工作人员的集体“劝退”,于情于理都难言合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赛事工作人员培训的不足。
的确,对于马拉松这项极限运动来说,通过终点就已经是许多人的理想目标,人们之所以对马拉松抱有好感,也是由于这项运动所蕴含的坚持精神。在国内外许多跑步赛事中,也会对个人能力不足或当天状态确实不佳的参赛者有所“照顾”——如果参赛者无法在关门时间内完赛,虽然没有官方成绩,但也能在通过终点后拿到完赛奖牌。在满足竞赛规程和安全的前提下,为那些坚持拼搏的瞬间喝彩,也同样是跑步的魅力所在!
这有什么可争议的?交钱参赛,你活动规程里写得清清爽爽的,那是合同。关门时间之前你凭什么劝退人家呢?哦,怕影响交通啊?怕影响交通就别办啰。
马拉松精神是坚持到底,不放弃!赛事有关门时间,不超时就无可指摘。封路规划也是可以灵活的分时间段解封,组委会的安排和组织管理恐怕有欠妥之处!
什么叫做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办不起就别办好吗?规定时间里人家能到终点就行你管人家跑的快还是慢。
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某些人到底懂不懂体育精神?
有些人是不是以为马拉松是跑100啊 还嫌弃人家走着的 马拉松跑多远你知道吗 有多难你知道吗 我觉得在规定时间内人家不愿意放弃 哪怕是爬你也不能说什么 我看到的是坚持 而有些人看的是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