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张履端带领大爷大妈们投入到了胡同导览工作,一上场就和小尼打招呼,说他是她们全家的偶像,还是导览队的偶像。从一开始的不容易,最后变成金牌导览队队长,关键讲解还不收费!导览队是在2016年成立的,在阿姨这个年龄,可能大家会觉得抱抱孙子什么的,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怎么会想到去成立导览队呢,张履端说是因为有一种情结在里面,都是土生土长住这儿的人,对这片古老的土地,对这片家园情有独钟,而且这几年有一些黑导游;他们到这儿来净瞎说,特别不高兴,然后激起了大伙,就是最后自己组织了一个导览队,我们自己人讲自家门口的事情!
游客的评论也是不虚此行,最接地气,一开始不容易,都要看书,背书,而且队伍是属于志愿者队伍,不收费的,晚上实景演练,现在被称为金牌导览队,大概114条街巷,三井社区是16条,
身穿蓝马甲,手拿保温杯。无论是在三眼井胡同还是不远处的石猴街,只要是看见一群如此装束的大爷大妈,不用问,准是“导览队”出动了。“北京最窄的胡同在哪儿?”“耀武胡同早先叫什么名儿?”边溜达边跟游客讲解,队员刘秀兰这两年可上了瘾,要是哪次出来讲得少了,还会觉得意犹未尽。
张履端,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接到三井导览队,她是队长张履端!
69岁,保养的真好,导览队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来到这胡同来,我来给你导览,讲述胡同里的故事,来到开门大吉的舞台就是为了再增加几套无线扩音器,省点嗓子,导览队平均年龄65岁!
从张不开嘴到合不拢嘴
“咱们行么?”等到大爷大妈们热乎劲一过,大部分人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张履端表示,当时尽管已经凑了20多位队员,可其中真正能讲的太少了,只有四五位。剩下的基本都是平时不擅表达甚至多半辈子都没有在公众场合演讲过的人。
如何从“零基础”变成“金牌”讲解员呢?从社区领完参考材料后,张履端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字——“背”。“这里是三眼井胡同,因为一口井而得名,这口井上有三个取水口。”“这里是石猴街,曾经的石猴雕像如今已经看不到了。”就这样,老人们在一周多的准备时间里基本上材料不离手,走到哪儿背到哪儿。可效果却。。。。。。“岁数大了,逐字逐句背不下来。就算背下来了,也不像讲故事。”张履端告诉记者,她跟几位核心成员商量决定,20多名队员各自“承包”一至两条胡同,搜集整理胡同里的历史故事,寻访曾经的会馆、寺庙、名人故居等历史遗址,把讲解内容丰富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张履端“承包”了三眼井,在走访了解后,她先来到了国家图书馆,第一个目标就是搞清楚三眼井胡同到底怎么来的。“之前很多胡同导游都说,因为这里住过一家三兄弟,为了区分各自利益,在一口井上打了三个眼,做到各打各人的水。”面对这样的解释,张履端心中充满怀疑。最终,经过查证,张履端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之所以打三个井口,恰恰是因为用水的人多,怕大家排队。”她坦言,除此之外,她还查出三眼井胡同38号是著名报人邵飘萍在移居京报馆前的住所。
虽然导览队到目前为止已经接待了几千名游客,张履端她们最看重的,还是中小学的孩子们。“把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可以把胡同文化乃至老北京文化传承下去,意义不亚于导览活动本身。”张履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