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 Buddy)项目引发争议,为什么从原来的一对一变成了一对三,而且还是异性,这让我们国人怎么想,如果换做是我们中国人出国,会不会有学伴呢?我想应该没有!
山东大学搞的这个“学伴”项目到底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不然就不会在网上吵得这么沸沸扬扬了。我们也相信,学校搞这个项目,初衷也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也许学校也很无奈,本来就是想创新个教育教学的形式,谁知道被人“曲解”。但为什么变味儿了呢?
说#山东大学回应留学生学伴项目#,其实还没回应个所以然,我们还要等。
“一对一”“一对多”、异性学伴,这些关键词确实让人看到就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甚至是愤怒。
那真的是我们“三观不正”、看到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女生就想歪了?恐怕不是吧?而是因为我们怕了。
这些年,中国女留学生在国外失联、被性侵甚至被杀害的新闻不绝于耳,每一次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眼前章莹颖的案子还没判。
不是说,外国留学生就没好人,就都是猥琐和暴力的,不能“一竿子全打死”,而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所有人都应该正视这样的问题,并提高警惕,还有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崇洋媚外”总会激起公愤。
在道理上,我们是欢迎这种国际交流的,但谁坏了风气,又是谁助长了不良风气?这需要大家一起来反思。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7月11日就此事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研究此事。
山东大学研究生部一名教师11日下午告诉澎湃新闻,“学伴”计划最初从2016年开始施行,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对于网络舆论的质疑,该教师表示系恶意曲解。
该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形成三人学伴小组,落选学伴则列入学伴库。
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
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澎湃新闻注意到,一份网传的《山东大学关于举办中外学生“学伴”活动的说明》文件称,山东大学举办中外“学伴”活动,合法且正当。中外学生“学伴”活动是为促进中外学生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
7月11日上午,澎湃新闻就此份文件向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求证,一位国际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已经注意到相关舆情,具体情况需向宣传部联系。
“学伴”项目2016年开始施行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计划于2016年首批开始施行。
2016年10月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就曾发表《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表明,“学伴项目”是为增加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理解与交流,促进山东大学学生国际化的一项活动。
根据《规定》要求,参加“学伴项目”的群体面向全校正式注册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参加。学生参加“学伴项目”,最长有效期一年,有效期满后可提交书面申请继续参加。
另外,《规定》中表明,如与学伴外出活动,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须书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2016年10月29日,山东大学研究生会官网上公开发布关于招募留学生“学伴”的通知,通知显示,学伴的学生须具备“有较高的英语或日语、韩语、俄语等外语水平”。
澎湃新闻在其官网上下载的一份山东大学交换留学生“学伴”报名表上看到,报名参加的学生除填写姓名、性别、民族等基本信息之外,还需填写饮食禁忌、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伴的学生可以自由填写“希望学伴的性别”。
自招募留学生“学伴”通知发表后,澎湃新闻在山东大学官网查询发现,该校的齐鲁医院学院于2016年12月1日,在官网上公布了首批“学院”匹配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会的通知。官网公布,活动接受来自山东大学28个学院内共计36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122名留学生和238名中国学生中,成功选拔出122对友好“学伴”。
齐鲁医学院官网发布的《公布2018“学伴”成组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Party的通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5日,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
山大师生谈“学伴”:总体评价较好,增强友好交流
针对质疑声,曾担任2016年山东大学“学伴”招募计划的负责人7月11日告诉澎湃新闻,“一对一”、“一对三”系网友恶意曲解。他介绍,山东大学“学伴”计划成立之初,目的在于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系自愿报名参加,“不存在一个留学生跟三名女生”配比。
他说,“学伴”计划施行后,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
针对网友提出的“拉皮条”等侮辱性词汇,他表示,近几天也陆续收到校友的反馈。7月11日下午,他已经联系国际事务部咨询此事的进展,他从国际事务部得知,目前学校正在商量此事,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同日,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研究此事。
曾参与过2017年“学伴”计划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小媛(化名)说,“学伴”项目主要面向中心校区和附近几个校区的同学。参与的同学在各个学院都有分布,男女比例也较为正常,网传的情况并不属实。
她说,“学伴”项目中包括一项联欢会。她参加了2017年的学伴联欢会。据她描述,当晚参与晚会的学生也很多,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现场气氛很好,当晚她就认识了法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的小伙伴。
在联欢会上认识之后,学伴之间可以继续保持联系。通常,中国学生们会带着自己的学伴一起组队行动,活动大多都是一起逛逛济南的著名景点,或者是在学校周边约饭、喝咖啡、玩狼人杀等。
小媛说,更多的学伴之间还是保持着线上的交流,帮助留学生们解答一下校园生活中的疑问,“毕竟大家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立马成为跨国好朋友的概率还是挺低的。”
山东大学一名2016级男生表示,学伴是很正常的学习交流项目,已经办了好几年了。
对于网络质疑从“一对一”变为“一对三”,该名男生解释,山大男女比例本来就女生多一点,而留学生中一般是男生多一点,再加上女生参加校园活动普遍比男生积极,所以出现了爆料中说的“三伴一”的情况。
对此,很多网友的意见是这样的:
学校就不应该提倡这种活动。首先甚至1配3这种设定,本身容易误读。 第二,做朋友,提供场所并加以管理即可。交友是相互选择,而非学校安排。第三,留学生也有高低,素质差的洋垃圾,你给他这种待遇,他不是要上天?别让某些洋垃圾做你们“爸爸”!
该男生说,“学伴计划”会要求学伴一起做任务,比如一起看书、看电影。
正常交流就好了,为啥非得异性学伴,总觉得怪怪的
都2019年了这些人还把外国人当洋大爷,大清早亡了,
男人和男人交流不好吗?为什么要用女人?
我没留过学,想问问:咱们中国人到国外留学有配学伴吗?
主要还是国内对外国人和本国人明显的过分的区别对待导致的长久积怨在不断积累中爆发,只能说先尊重自己吧,目前来说,来到国内的外国人整体素质不高,给这么多福利优待这群人是做出更多的贡献了?还不是吃干抹尽一抹嘴就走了,还不一定说你的好。将心比心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能获得这些优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