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基本上都是以小说为原型的,而魏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惨的结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葛亮在临死前都想着杀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人说是因为怕他谋反,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杀了自己以前的主公,遭到怀疑!
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杀死了魏延是因为他有反骨,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正的原因让人难以接受。魏延最初并不是刘备手下人,他最初是刘表手下一员将领!魏延是三国时河南桐柏人,说他“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而且武艺超强,有胆识有谋略,但在刘表手下却得不到重用,始终官职很小。
刘表并非无能之人,他是三国一代枭雄,只是刘表年龄过大,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刘表手下将领来看,主要以水军作战为主,而魏延是陆战之将,当然不会像蔡瑁、张允那样受到重用。而与其他将领比,魏延武力跟不上文聘武力值。刘表不重用他,并不能说明刘表不识才,只能说刘表手下也是名将如云。
但魏延施展不出才华之时,当然对刘表有看法,他听说刘备爱惜人才,想投靠他的名下,以当时实力来看,刘备还比不上刘表。魏延看出刘备将来能成大事,因此才坚定选择投靠刘备。
魏延苦于没有机会投靠,这种“苦于”更多的还是看形势,如果刘备不小心被人灭掉,魏延不可能再去投靠了。当刘备兵败逃回襄阳时,被蔡瑁、张允乱箭射退,魏延此时站出来,杀了守门将士,冒着生命危险想迎刘备进城,但被文聘截住,于是两人厮杀。刘备只好以“不愿入襄阳”为由,取道江陵而走。
魏延杀退文聘后,找不到刘备,只好去投长沙太守韩玄。韩玄也不是什么名主,他是一个“残暴不仁,轻贤慢士” 的人,魏延投靠韩玄也是迫不得已。但韩玄也不重用他,认为魏延太过傲慢,而且没有礼节。魏延也很伤心,当刘备攻打长沙时,韩玄以为黄忠与关羽私通,想杀黄忠,被魏延救下。魏延杀韩玄而迎刘备,送给刘备一份见面礼。
但令魏延伤心的是,刚投奔刘备,诸葛亮便下令要杀他,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还说魏延不忠不义。如果不是刘备救下,恐怕魏延命不保。但却为魏延与诸葛亮之间埋下矛盾。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掌权,但魏延就失去被重用的地位。不过此时诸葛亮并未放弃魏延,出兵伐魏大小战事,基本都有魏延的身影。有认为诸葛亮没有重用魏延,竟然让魏延当“诱兵”,有些大材小用。
在平定孟获之乱时,诸葛亮让赵云与魏延同去,魏延当先锋,诸葛亮让魏延当诱敌之兵,让魏延闷闷不乐。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重用了魏延,并封魏延为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其职务在蜀汉各个将领之下。就在此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从子午出奇兵”之策,并非诸葛亮不用,也并非诸葛亮认为魏延到时趁机谋乱,主要还是诸葛亮用兵谨慎,很少用险兵。
对于诸葛亮不重视魏延之计,魏延就闹情绪了。在此后几次出征中,魏延积极性都不高,而且魏延的性格倔强,好发牢骚。陈式被杀,实际上就是诸葛亮对魏延的警告。
魏延虽然对诸葛亮不满,但魏延此时并没有谋反之意。诸葛亮一死,对于用杨仪,不用他,魏延又产生了不满,魏延说了两句话“丞相虽死,但某还活着!岂可因一人之死废国家大事?”“杨仪何等人也?大丈夫岂可被书生所制?”他的傲慢心理又暴露出来,也招致杀祸。
从魏延的履历来看,魏延对“弱主”瞧不上,一个王朝总要有“强主”与“弱主”,哪能都是强主,况且刘禅就很弱,这一点诸葛亮看很清楚。如果不杀魏延,对于刘禅这样的“弱主”,保不准魏延还要谋反。
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
也有人称是因为他杀了一个人,因为他杀了这个人,遭受诸葛亮的忌讳,这个人就是魏延先前的主公韩玄,当时的魏延在韩玄手下,并不受到重视,魏延十分痛恨这一点,为了表忠心,他就杀了自己的主公韩玄,以此来向刘备邀功请赏,难怪诸葛亮会杀魏延呢,从魏延投降刘备的时候,其实魏延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早死晚死,那都是要死的事,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