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QQ诞生20周年,不知不觉中,这款聊天软件已经陪伴了国人20年的时间。近日腾讯公司为20周年庆典上线了“个人轨迹”、会员嘉年华、厘米秀3D、复古更好玩、出发吧企鹅、手游88节等活动,其中个人轨迹活动已经可以使用。作为最成功之一的社交产品腾讯QQ给多少人带来美好回忆!
日前,QQ上线了“个人轨迹”页面,大家在上面可以产看自己加入QQ的时间,以及使用的具体时间。另外,你换过几次头像,有过多少个好友分组、群等,都一一清晰记录!
有意思的是,进入活动页面后,首先看到的是自己使用QQ的时间,系统还会根据当时的日期来匹配一件当时发生的大事件。例如,小雷使用QQ的时间为2008年,对应的大事件就是北京奥运会。
有几个分组、几个群以及多少个QQ好友,系统都会显示出来。当然,这部分信息应该是用户目前的信息。
此外,使用QQ时发过的说说和上传过的照片数量,现在也会被显示。对有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份美好的会议;但或许对更多人而言,这却也是想拼命抹去的黑历史。
在诞生20年后,如今QQ的存在感已经不如成立8年的同门兄弟微信了。毕竟,微信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QQ则似乎还有着过去的沉重包袱。不过,在具体的用户群体上,却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年轻的微信的用户平均年龄要比高龄的QQ更大。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当微信成为一个新的熟人社交工具后,青少年就会不知觉地去寻找另一个款替代品,QQ便又焕发了新生。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国内,Facebook对青少年用户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他们更加倾向于Instagram、Snapchat等。不喜欢和长辈上司们用同一款社交应用,看来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共性。
可以想象到,QQ这次推出的个人轨迹功能,又能唤起一波“回忆杀”。对无数人而言,QQ陪伴他走过了整个青葱岁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是,最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它又悄悄地淡出了。
从出发点来看,QQ此次在用户定位方面针对性很强,通过对目标群体的情感洞察,发掘他们普遍存在的情感诉求——怀旧,然后应该有一个蓄势、井喷边缘、爆发等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情绪营销才会产生用户冲动甚至不可理喻的消费行为。
但就此次的QQ轨迹H5而言,让人看完后明显意犹未尽,情感上才刚稍有点触动,但内容却戛然而止,直接转向最终目的商业转化上了?场景设计感觉有些虎头蛇尾。所有的营销都是为了转化,这一点没错,情绪营销的精髓是什么?流量的争夺由流量变成场景,通过情绪改变使得用户由注意力经济转变为意向经济。但现在这个H5的情况给人感觉是场景搭了一半,情绪尚未引爆,这样就很难产生购买的意向经济。
这不由让人与之前的微信营销进行对比,上次微信营销展示的内容包括告诉用户自己是哪一天注册的、第一条朋友圈、第一个微信朋友、发表的朋友圈数量、获赞数量、收发红包数量、好友数量、获赞数量、微信步数等等,足够的内容意味着蓄够了足够的【情绪势能】。
QQ其实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有很多,营销可策划的点也很多。
比如哪个说说获赞最多、评论最多,谁来你空间次数最多。过去的好友买卖、偷菜、抢车位等小游戏,这些内容都可以拿出来。
此次QQ轨迹上面的内容和记忆很多是属于80、90们的,我们可以认为这其实是针对这部分人群的营销活动。QQ本身其实是款熟人社交产品,它与微信性质趋同,但覆盖人群不同。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周围自己的熟人社交圈子都在玩微信,作为一款熟人社交产品的QQ很难吸引他们回来消费。
销量转化方面,即使有转化可能也比较虚,经常玩QQ并且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是迟早的事,可能空间的一则广告就能触发消费,而无感的大概率可能还是无感,情绪荷尔蒙烧完便扭头离开,去买QQ秀?办个绿钻给空间加个背景音乐?真的不会,因为年龄过了。
到了年龄,QQ用户就改投微信?对于QQ而言,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上。流量型产品,是成本中心,关注CAC获客成本;价值型商品,是利润中心,关注LTV客户终身价值,而QQ更像是二者的“混合物”。如何让孩子们,长大了,留下来,这才是QQ营销所应传达的使命。
回到此次H5营销。
看了几遍,眼泪打转留不下来,有一种流下来矫情,不流似乎缺少点什么,毕竟猛然间邂逅自己的童年与青春,细节如此栩栩如生,但是又不够细腻,半烧开的水,有点嗖。或许年龄大了就是最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