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官吏就像是现在的公务员一样,但是古代的人好像没听过有休假一说,只有请假这一说辞,其实是有的,只是电视中没有播出来,我们不知道而已,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休假的呢?原来古人的休假方式和我们现代人相比各有千秋,又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我们要问,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有的。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个假日。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
秦汉以前的正式休假制度史料记载很少,但到了西汉,官员们的休息制度有了典章的保证:“吏员五日一休沐”,“休沐”即休假的意思。
《史记。郑当时列传》里提到郑当时(这位古人名字挺有意思的)在汉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说明上班五天可以休息一天,洗洗澡,还可以回家看望妻儿老小。其实那时候官员压力很大,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惹怒了皇上就被“咔嚓”了。这么大的工作压力下,五天休息一天也算是不错了。古代交通不便,休息一天哪都去不了,不过是在自家院子里或附近溜达溜达,看看书,喝喝茶,一天就过去了。
除了类似周末这样的休假外,汉代政府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冬至、夏至为例假。古时候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祀以祈求消灾避祸、人寿年丰,所以在汉代这两个节日放假,但是放几天,没有明确的记载。汉代另有规定临时的假日,即告假,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是因为有功,国家依照法律准予休假。赐告则是病假,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能超过三个月,否则有可能乌纱帽不保。
后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不止、生灵涂炭,政府即使有休假制度,实际执行下来也是名存实亡。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又有了新变化。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里提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皇帝借口公务繁忙把五天一休改为十天一休,心疼唐朝的官员啊,一个月才休息三天,怪不得李白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瞧,随时休假,多潇洒!而且,在唐代请假也不容易,三品以上官员想请假得皇帝直接批准,事后还得到办公室报到销假。否则按旷工处理,扣一个月工资,严重的直接被朝廷赶回老家种地卖红薯。
不过,唐代有很多时令性质的假期,较长的有春节和冬至,各七天假期,有些类似现在的黄金周了。其他如寒食、清明、中秋、夏至、腊八、正月十五等假期长短不一,学子们还有田假和授衣假。唐代的婚假、丧假、探亲假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很具有人情味,多少弥补了“十旬休假”和严格请假制度的不足。此外,唐朝还有重要人物生日的特殊假日,重要人物生日假,主要是有三个人:老子诞辰(唐朝皇帝姓李,和老子同姓),佛祖诞辰(唐僧取经的故事就不说了)和皇帝诞辰(这个自然)。
到了宋代,官方的休假制度和时间整体上变得很宽松、富足。大家知道,宋代是历史上少有的重文轻武的朝代,朝廷对待文人很温柔的,真正做到了“刑不上大夫”,从来不杀文人,最多给个流放啥的。在被流放的官员赴任途中,也等于变相给了他们几个月的“公费旅游假”。宋朝的休假制度可以说是古代休假的黄金时代——据《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假期就很宽裕,文人也有时间去游山玩水,抛下政务写出更好的诗词作品。
宋朝当时还有很多请假的政策:比如,如果父母在外地,朝廷规定可以每三年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去世要丁忧三年。当然,官员也可以请假,比如王安石就因为旧党压力太大,在变法的时候请假回家避风头。苏轼在乌台诗案发生后也请了假,躲开政治漩涡准备对策等等。所以,能生活在宋朝,那是相当有福了。
明清时期,除了父母去世三年丁忧的丧假,其他假期大多被取消了,少有的假日也要皇帝们特批才行。这段时期全年只有三个节日假期,即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这种改变是统治者宣扬忠君思想的体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工作狂,经常工作到黑夜。推己及人,他认为官员们也都要向他看齐,所以有官员提出要恢复前朝休假制度的时候,朱元璋毫不留情地驳回了。然后朱元璋规定了一年只休息三天:即春节、冬至和朱元璋本人的生日,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后来明朝政府规定从腊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这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朱元璋死后假期逐渐增多,增加了月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一共可放假十八天,也算不错了。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的休假制度。清朝后期休假有所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也带来了星期制的传入和普及。星期制起源于中东的古巴比伦和古犹太国一带,犹太人传到埃及,再传到罗马,公元三世纪以后传到欧洲各国。星期制最初传入时,并不是星期一、二……日表示的,而是按古代的“七曜””命名的,七曜是指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实,在西方,星期几各有不同含义,英文的 Sunday 是 day of the Sun,星期日,最初是耶酥复活日,Monday 是 day of the moon, 月亮日,在古罗马神话中,月亮神为太阳神之妻;同样的就有了Tuesday(火星日)、Wednesday(水星日)、Thursday(木星日)、Friday(金星日)、Saturday(土星日)。
明末清初,基督教传入中国。基督徒们认为星期日是神圣的休息日,这一天他们必须虔诚祷告,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否则就是对上帝的不敬。鸦片战争后大量进入中国的西方人大都是基督徒,加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基督徒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辛亥革命前夕的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现了星期天公休的制度。
古人休假制度的演变,也是一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史。休息让自己的精力得到补充、恢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假期,猪年吉祥、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