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社会万象 >

同学群里为何大多数人不说话

来源:小编整理2018-11-01 15:17作者:Mao

  建群时热热闹闹不久就冷冷清清 少数人唱“独角戏”多数人习惯“潜水”.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通过社交媒体,不少人加入了各类同学群,有的甚至连幼儿园、小学同学都建了群。但是不少群建群时热热闹闹,不久就冷冷清清,少数几个人唱“独角戏”,大多数人都成了“潜水员”;有的群还逐渐异化成为“拉票群”“广告群”“助力群”,虽然反感,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贸然退出。

  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潜水”

  “你看,这个是小学同学群,最近的一次有人留言是在4月23日,半年没有人在群里说话了;这个是初中同学群,也有两个月处于零消息状态了……”10月下旬,毕业于武汉一所部委直属院校的王诚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同学群。

  然而,建群时情况并不是这样。王诚介绍,2016年春节,陆续返乡的小学同学们互相添加社交媒体好友,随后组建了同学群。“好多人都是好久不见,大家在群里聊个不停,经常是一会儿没看手机,就有上百条信息未读”。热闹之后,归于沉寂。“渐渐地,说话的人少了。现在完全处于‘潜水’状态。”王诚说。

  和王诚的经历类似,基层公务员小陶介绍,他的大学同学群起初是最活跃的群,因为毕业不久,大家都在群里分享入职经历,畅谈理想未来。时间长了,能聊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了。“入职就意味着责任,再也不可能像在大学‘卧谈’时的那样天马行空,大家都忙了。”小陶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群里“潜水”。中部地区一位县领导的“朋友圈”,长期处于不更新状态。他高中同学群的一位“群友”介绍,这位干部极少在群内发言。“再醇的酒打开盖子也会变淡。几十年过去,个人经历各异。群里发言,明明不是那个意思可能会被曲解;有时小范围交流的内容被截图传播,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位要求匿名的县领导说,“关系近的,总能联系上。没有必要借助同学群。”

  调查发现一些同学群出现功能异化

  众多成员在群中“潜水”的同时,一些同学群出现了功能异化。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群成了“拉票群”“广告群”“助力群”,让人不堪其扰。

  “拉票群”增多。“孩子参加了一个美术比赛,请帮忙支持一下”。10月17日,湖北咸宁市民汪女士一个很久没人发言的同学群内,出现了一条信息,以及一个投票的链接。随后,有人在信息下回复,有人放上了投票完成的截图。汪女士把群里的信息向上拉,展示给记者看。“最近几个月一共只有4个人发信息,两条都是希望大家帮着投票。”汪女士说。

  “广告群”盛行。有的群里,部分从事网络销售的群友成了最活跃的“主力”,甚至每天“刷屏”;一些多人组团才能优惠“砍价”的广告,让不少人不堪其扰。湖北嘉鱼一位基层供电职工说:“小学群、初中群里,卖东西的人很活跃,深入交流的越来越少。”

  “助力群”泛滥。每逢节假日临近,一些长期“沉睡”的群开始变得活跃。原因在于一些抢票程序、网站发起的“助力抢票”“加速抢票”活动,吸引了很多抢票者参与。

  为了实现“加速”,不少人把链接转发到了同学群里。于是,“我正在抢火车票,快来帮帮我……”“火车票太难抢啦,需要你助我一臂之力……”等信息泛滥。还有一些人把真假莫辨的“爱心募捐”“众筹”等信息转发到群里,希望大家“助力”“支持”。

  还有的同学群如今已变成“点赞群”“贴图群”。“有的人勉强发个‘表情包’,很少说话。”一位受访者表示,虽然反感,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退群还是有所顾虑。

  专家提醒注意厘清网络交往的边界

  从建群时热热闹闹,到后来的冷冷清清,甚至一些同学群出现功能异化,有关专家认为,网络时代,“线上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的现象提醒人们,要注意厘清“网络交往”的边界。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说:“地域不同了、经历不同了、价值观可能也不同了,这很容易导致大家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对于同一事件的判断和理解有所不同。在这一背景下,有的人发到群里的内容,对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打扰,甚至引发心理不适,产生争论或者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干脆不说的‘潜水’现象,或者只有在拉票、发广告的时候才想起。”

  受访专家指出,网络交往其实是“线下”人际交往的延伸,要多换位思考。一是勿扰原则,深更半夜尽量不要往群里发信息,以免打扰别人休息。二是避免抬杠,有的同学经常为一些问题争执,你来我往,喋喋不休,与其这样,不如两人选择私聊,谈深谈透。三是守时原则,别人询问尽量及时回复。

  尚重生认为,现在,大家太多的交往都是“线上”进行,“线下”反倒少了许多,“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和老同学见见面,面对面地交谈,要比‘线上’交流更深入、更重要”。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交往,都要严格自律。”长期从事党建及廉政研究工作的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吴建峰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同学群回归增进友谊、维系情感的初衷。”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