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称翻看孩子的课本竟然发现里面的称呼外婆全部换成姥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得到的回复竟是姥姥更官方,外婆是方言,难道是我记错了,小时候一直都是说外婆的啊!事件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有网友称,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为何要改动?
有网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外婆”属方言。
有网友表示:那应该统一为“外祖母”吧?修改原作者文章,经过同意了吗?你怎么看?
对于大多数习惯使用“外婆”一词的人而言,这一改动让人难以接受。
当然,“外婆”被改成“姥姥”事出有因。有关部门解释,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外婆、外公”属于方言,“姥姥、姥爷”才是规范用语。这一解释当然不能服众,所以引发了如潮的质疑和抨击。除了这一层面的争议之外,《打碗碗花》是一篇散文,文学的本质就是承载、表达、构建人类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科书收录名家名作,除了让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规范表达之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简单粗暴地篡改作家的用词遣句,破坏原著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既是对作家的不尊重,也与培育学生文学素养这一目的背道而驰。试想,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这一标准去衡量,那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名作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网友纷纷表示,那不是以后都要唱“姥姥的澎湖湾”,“摇啊摇,摇到姥姥桥”,这唱起来感觉还是有点别扭,在大部分的人的意识里,“外公,外婆”才是普通话。
看了这个新闻,我也诧异了,作为南方人,我也一直以为“外公,外婆”才是普通话,“姥姥,姥爷”是北方称呼,从小的接触的教育中,都是这么认为的,也是唱着“外婆的澎湖湾长大的”,这么突然成了方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