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社会万象 >

什么是脸生干部?如何走出脸生干部!改革成果如何!

来源:小编整理2017-11-20 15:02作者:Mao

  什么是“脸生干部”?“脸生干部”的表征是什么!

  脸生干部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就是神出鬼没,特别是那些领导,许多人你根本没见过!而不大熟悉基层、基本不懂群众,虽然工作辛辛苦苦,但在群众看起来又是衙门作风。目前,部分基层“脸生干部”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掣肘,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探索。具体成果如何呢?他们的特征又是什么呢?

  “脸生干部”三大表征

  近年来,尽管各地采取不少措施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但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干部不了解群众,群众不了解干部”的“脸生干部”现象仍存在。

  现象一:“三门”干部不熟悉基层。80后干部徐某是一名从家门、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他下乡时还是发现,群众所思所盼和他在办公室里想的有些不一样:“原来以为农民最关心收入,到了老乡家里才发现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家庭,才理解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工作的重要性。”

  现象二:群众不熟悉基层干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位村干部干了多年,至今还有许多村民不认识她。她说,村里有7000多名村民,有许多人长期在外打工联系不上,基层一些工作是“上下级动嘴、社区里跑腿”,影响面有限。“干部感觉干得挺辛苦,但实际与群众的粘合度不够。”

  现象三:工作出不了机关门。一位基层干部说,传统工作机制局限性很大,和深入群众的要求渐渐不相适应。比如评优秀妇女工作者,上级文件层层下发,基层再层层上报,最后一看候选人几乎都是系统内部的人。“自己干得挺热闹,每年工作总结写好几页纸,但在群众中缺少影响力。”

  妇联上网变“娘家”

  2015年起,福建省妇联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妇联上网工程”,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互动的妇联网,开辟了一条网上群众路线新路径。

  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改变以往妇联说话“叫不响”“一头热”局面。比如,通过网络报名参与名家讲坛、“寻找最美家庭”网络评选等,这些活动互动性好,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其中。据统计,仅在“寻找最美家庭”网络评选活动中,就有1500多万网民参与投票,选出各级最美家庭17.9万户。

  创新“一呼百万”微信工作法。福建各级妇联专、兼职干部建立了近4万个“好姐妹”微信群,每位干部通过微信群直接联系10名至80名不等的妇女群众,直接联系妇女群众近百万人,形成“一呼百万”的号召效应。女大学生陈小梅说:“刚创业时,招工比较困难,我在群里发了个小牢骚,妇联的同志马上帮我联系人社局,为我解决了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福建省妇联变成了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造访的“娘家”。

  群团工作也需“供给侧改革”

  注重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是福建省“妇联上网工程”受到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为群团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说,通过此次改革发现,只有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指导群团工作,不断适应妇女需求变化,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妇联服务的有效供给,才能不断增强妇女群众与妇联的联系。

  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话”,福建省妇联推出音频、漫画、H5产品、微电影、表情包和系列福利品200多件,让群众乐意看,看了乐意分享。内容上要接地气,把群众需求点当作服务重点。为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福建省妇联开展“微博问策”和微信调查问卷,收到400多条谏言和2026份有效问卷,帮助妇联及时掌握基层思想动态

  吴洪芹提出,“妇联上网”初衷不是让干部坐在办公室里联系群众,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面、心贴心、手牵手。因此,它不能取代传统下基层调研,应注重线上和线下工作相结合,并坚持落实下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机制。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