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D打印技术问世以来,3D打印人体器官移植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最近有科研人员称利用3D打印柔性心脏成功案例让人惊呼3D打印器官移植实现了吗?3D打印柔性心脏与真的心脏有什么区别,3D打印柔性心脏可以用于移植吗?一起跟着坏男人来看看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视频吧。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瑞士科研人员近日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全球首个形状、大小以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高度相似的柔性心脏。虽然这种人造心脏仍处于概念性测试阶段,还不能用于移植,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人造心脏使用柔软硅胶材料,由3D打印和失蜡铸造技术制作而成,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硅胶整体,它重390克,容积679立方厘米。包含一个右心室和一个左心室,有一个额外腔室将两个心室隔开,这个腔室起着类似肌肉的功能,能像泵一样驱动血液进出心脏。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目前常用的人造心脏血泵等装置虽可泵送血液,但其机械部件易给使用者带来不良影响。这种人造心脏由于材料承受能力有限,它只能持续跳动约3000次,即工作30至45分钟。
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性能仍需大大提高,现在的人造心脏还不能植入人体,但可为人造心脏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大小与患者心脏大致相同的人造心脏,尽可能地模仿人体心脏的形态和工作方式。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3D打印活体器官是最具挑战意义的,从技术层面来讲,至少需要克服三个挑战:1、需要解决打印过程中细胞能否存活、能否发育、能否变异甚至肿瘤化的问题。2、3D生物打印机必须满足生物仿生对制造精度、准确性的极高要求。3、组织及器官是由多材料及多细胞组成的非均质体系,对制造学要求也极高。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3D打印器官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难题是,现在大多数组织或器官是通过“细胞+粘合剂”混合打印的,但现在无法长时间粘合在一起,且它是否能在人体内顺利发挥功效,还有待考察。而血管和器官组织相比,体积细微且长,呈中空状,还需要承担运输营养及血液的重任,因此打印难度更是加大了不少。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目前,国内外3D打印出的类组织,只是组织结构相似,不具备组织的功能,因为即使是看起来简单的组织,人工再造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就拿皮肤来说,看起来薄薄的一层,但其功能很多,除了保护身体功能之外,还有感觉、调温、出汗等功能,如果打印出来的皮肤不具备这些功能也是不行的。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视频
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宣布,他们使用 3D 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活着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将这些器官移植至动物后,能够发挥正常的器官功能。他们表示,能够利用 3D 打印技术,打印出足够大、足够结实的人体组织。目前,研究团队已经能够打印肌肉结构,骨骼,耳朵组织。
这一项技术的核心是器官与打印集成系统(ITOP),利用「生物可降解、类似塑料」的材料构建人体组织,基于水溶液的容器容纳细胞,以及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各类微通道。其目的是打印足够结实的组织,有效的移植至动物或者人体。
3D打印柔性心脏过程
尽管我们能够利用 3D 打印技术打印一对耳朵,打印颚骨,以及肾脏,但是无法打印人类最纯真的笑容,一个笨拙的笑容将是这一切看上去与机器人并无差异。虽然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而且是积极地,然而希望将来我们不要变成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