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1682年8月,一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出 现在夜空中。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此很感兴 趣,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计算出 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和回归周期,大胆地预 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 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他的预言被证实 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 雷彗星。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是最早的,可 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 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 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 也! ”(《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 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 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 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 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对哈雷 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 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 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 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 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 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 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 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 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
哈雷彗星(正式的名称是1P/Halley)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或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4],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人一生中可能经历两次他的来访。其它能以裸眼观察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可能要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
至少在前240,或许在更早的前466年,哈雷彗星返回内太阳系就已经被天文学家观测和记录到[5]。在中国、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这颗彗星的周期最早是英国人爱德蒙·哈雷测量出来的,因此这颗彗星就以他为名。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6]。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人类第一次用太空船详细观察彗星,得到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彗星结构的假设,如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比较正确地预测了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宇宙尘埃的混合物。资料使科学家建立了更准确的模型;例如,哈雷彗星的表面大部分是宇宙尘埃,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哈雷彗星的纪录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在中国;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一样,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稀罕的灾星,与灾祸联系在一起;1066年4月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贝叶挂毯上留传后世。古老记载
前613年,《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前240年,《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1]。前164年后半,巴比伦的粘土板有记录。前12年10月,《新约圣经》有伯利恒之星的说法。 607年3月,日本书纪有记录。[18] 684年10月,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録。 989年9月,日本和中国皆有记録。这一年日本永延三年改元为永祚元年。 1145年4月,日本天养二年改元为久安元年。 1301年10月,中国的《元史》中皆有记载。
21世纪的观测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