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很生气,足利义满当然知道后果很严重,立刻组织严打,把对马岛上倭寇团伙的老窝都抄了。二十个团伙头目绑到中国宁波,当着明朝官民的面活活蒸死。这番卖命表演,总算哄了朱棣高兴,正式收下这个新小弟。之后的几年里,以大明朝附属国的身份,中日之间朝贡贸易频繁,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但日本人的脾气,就是记吃不记打。永乐八年足利义满过世,他儿子足利义恃虽然也接受明朝册封,却比老爹更滑头,对倭寇问题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后的几年里,沿海倭寇侵扰再次增多,而每当明朝质问时,这货反而装糊涂:俺这里自身难保,倭寇窜犯在海上,俺真管不了。
日本滑头不管,朱棣除了继续给他施压,便是增兵严打。还有如浙江平民严宝,自发组织民团协助官军作战,沿海的一些村庄,听说倭寇来了,老少爷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武器准备冲,就这样官民同仇敌忾杀鬼子,陆续也打了不少胜仗。
但这群畜生,确实极难对付,打仗也狡猾。尤其是跑得快,这个优良传统,也被日本人传给后代:从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到后来二战的惨烈战役,日军给对手的普遍印象,也是跑的快,不管死了几千几万,哪怕剩下点残兵败将,主帅总能跑得掉。而到了永乐十七年六月,有一位明朝军人,终于创造了大明开国后的一大抗倭神迹:窜犯的倭寇,从主将到小兵,一个也别想跑,统统被我灭掉。这个将军,叫做刘荣。这场战斗,叫望海埚之战。
二:英雄血战望海埚
在威服四夷的永乐时代里,大明朝的仗虽然不少,但奈何马上皇帝朱棣太猛,经常御驾亲征,急了还亲自提刀冲。基本抢了大多数风头。同时期的战将,大多被衬得籍籍无名。而刘荣却是个相对出名的人物。甚至就连他的出生年份,至今还有多种说法。更争议的是他的姓名,有一部分史料,也叫他刘江。
因为刘江,是他父亲的名字。他是江苏宿迁人,当初投身军旅,是顶着父亲的名字参军的。冒名的原因,《明史》上没说,野史说法很多,流传比较广的,是说他为了替多病的父亲服役。无论这说法是否属实,就后来他的表现说,这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的铁汉。之后他跟着明朝开国名将徐达讨伐过蒙古,又协助还是燕王的朱棣镇守北平。再后来先跟着朱棣造了建文帝的反,“靖难之役”三年里多次冲锋陷阵,大出风头。朱棣登基后,又跟着北伐蒙古,立了不少功。期间的名字,一直还叫刘江。
也正是这些年里,从徐达到朱棣,中国最能打仗的军事家,他都跟着打过。从骑兵战到步兵战甚至水战,他也都陆续见识过。从鞑靼的阿鲁台到瓦剌的马哈木,他更都勇敢的死磕过。这是一位历经血战且经验丰富的战将。而对这位爱将,朱棣也了解极深。这人还极会动脑子。靖难之役的时候,曾虚虚实实,把敌人优势兵力引进包围圈里。当然也不是没毛病,有时候刚打了胜仗,就容易犯迷糊。北伐鞑靼的时候,他在成吉思汗的起家之地瀚难河,打了个漂亮的夜袭,一口气渡河打垮蒙古兵。高兴的朱棣当即把他提成左都督。谁知几天后就犯浑,被敌人趁夜摸进大营,险些给端了窝。气的朱棣差点砍了他。
而这番一惊一乍,也成了刘江军旅生涯里,最为刻骨铭心的教训。四年以后,他再次证明了自己:北伐瓦剌的时候,他灵光一现,下令骑兵下马,变成步兵借地利优势袭击敌军。果然收到奇效,一举打开战局。这位被朱棣一手摔打的能将,此时已锤炼成熟。也正是在这场大功之后,刘江就任辽东总兵。这位忠诚而多谋的铁血战将,从此将承担一个重任:灭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