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识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香港电影死亡后,香港电影人与传统的大陆电影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
没有林超贤,本片注定仍然成为一部官腔严重,毫无新意,土得掉渣的国家宣传片。这是香港电影人独特的优势。
《湄公河行动》最大的突破(也可能是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全新的,对国家意识的展示。
东南亚赌场赌桌上通用的人民币也在暗示着影片想表达,观众也想看的东西(我们终于牛逼了)。
当金三角毒枭被押回中国,他看到的是强大的中国武装,虽然明知是民族主义的手段,但仍无可避免的被触动。
电影开始触及,一个从事特工、反毒工作的人,他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在传统看来不那么光明的元素。(比如《潜伏》中,孙红雷的角色有时为了保密需要杀死无辜的人)
比如在美国战争大片中,可以看到一种讨论:当你不能用正常手段从恐怖分子手中得到情报时,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牺牲公法和道德,还是遵守国际公法道德,牺牲国家利益?
这往往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美国电影也开始触及这些问题。比如《猎杀本拉登》。
《湄公河行动》中有类似的表现,彭于晏给俘虏放血逼问情报,最后直接悬吊到直升机上逼问,顺带还展示了一番国家土豪气质。
境外作战时,面对对方“全民皆兵”,“童子军”的情况,怎么办?
《黑鹰降落》中,美国特种兵面对索马里小男孩,放松警惕,对方却忽然掏出AK扫射。
《湄公河行动》中有个完全一样的镜头,一名中国特警因此腿部中枪截肢(应该是真实事件)。
这是和以往中国电影完全不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