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实名沈富),大约出生于1280年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臣民。元朝是古代中国少有的不抑制商业的朝代,从始至终都鼓励商贸的发展。《元典章》卷五一里记载:“往来客旅、斡脱、商贾及贵擎财物之人,必须于村店设立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其间若有失盗,勒令本处巡防弓手立限跟捉。”商人生活在元朝,那可真是积了八辈子大德了。政府明文规定,地方必须保护商人财物;商人在地方若有财物被盗,当地必须限期捉拿。这么好的条件,聪明人都愿意做商人了,试问谁不想暴富呢?可以说,元朝的商人富起来,那可真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 杨维桢《盐商行》里写道:“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大农课盐析秋毫,凡民不敢争锥刀。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亭丁焦头烧海榷,盐商洗手筹运握。”沈万三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沈万三在苏州周庄出生,是位农民的儿子,由于兄弟较多,他选择跟一位商人陆道源学做生意。沈万三天赋商资,从伙计一路做到总管,陆道源也成为江浙一带的大富豪。可是,陆道源虽然富甲一方,却孤老一生。杨循吉《苏谈》记载:“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葛德昭,……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沈万三由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沈万三将一部分资金购置田产,大部分资金投入商贸,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海外贸易可是一场大赌啊,风浪无情,买卖无据。但是在当时,这其实是大好的买卖。因为元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除政府和一般民间商人从事海外贸易外,还有色目商人、官僚私家、寺观僧道的对外贸易活动。而中国物资质量优良,深受外商欢迎。沈万三大胆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1350年代,在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时,沈万三逝世。当时,红巾军反元,天下开始乱了,江浙一带由贩卖私盐出身的张士诚占据。沈万三的亲家后人莫旦在《吴江志》里写道:“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沈万三之子沈茂、沈旺为张士诚督运漕粮,并同时经营海外贸易。因为这功劳,张士诚特地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沈家的财富继续不断地增长着。
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在后来朱元璋还把元顺帝赶回了蒙古,在南京建都,明朝取代了元朝。因为中原统一,四方安定,沈万三家族发展更顺利了。明朝建立初期,沈万三的两个儿子沈茂和沈旺做了粮长,督管江苏的赋税。洪武三年(1370年),他们带着苏州富民554户向南京进贡粮食,朱元璋亲自接见了他们,还赐给他们酒食,任沈茂做户部广积库提举,沈茂儿子沈玠也为户部员外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南京大兴土木,沈茂亲自监工,工程完工后,沈茂被贬戍边。为什么呢?史书没说。
不过,沈万三不只有沈茂一个儿子,所以沈氏家族依然风光。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政府下令,让苏州地方政府举荐本地的人才,到京师去做官。在被举荐的人当中,就有沈万三的一个侄子,还有沈万三的亲家莫礼(就是莫旦的祖父)。沈万三的侄子接受了官职后,推辞了朝廷俸禄,他向朱元璋解释:“臣一家子屡次蒙受皇恩的宽宥,能够保全妻儿、田庐,已远远超出了期望值,如今又身居尊官,荣耀父祖,怎敢再领受朝廷德俸禄!”呵呵,他们沈家的钱可多了去了,哪里看得上朱元璋给的那点工资啊。
那到底沈万三家族富到了什么地步呢?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莫礼回乡探亲,衣锦还乡,当然得到亲家那里拜访拜访。沈家呢?亲家来访,又是朝廷高官,自然要慎重招待。莫旦在《吴江志》回忆了这次招待的盛况:“其家屏去金银器皿,以绸丝作铺筵,设紫定器十二桌,每桌设羊脂玉二枚,长尺余,阔寸许,中有沟道,所以置箸,否则箸污绸丝作故也……”
当然,再富裕的商人,也需要官府的照应。于是,沈氏家族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凉国公蓝玉大将军。可悲的是,沈氏家族做生意个个人才,与官府打交道却如小孩。因为,在皇权社会里,只有皇帝才是最大的靠山,除皇帝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迅速成为冰山。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朱元璋以谋反之罪诛九族,同时大搜“蓝党”,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沈氏家族当然也成了“蓝党”,其结果没有任何意外——满门抄斩。就这样,一个经商高智商的家族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