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时,东汉王朝由稳转乱,朝政日衰。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还不满周岁。他们不能亲理朝政,只好由母后临朝,而母后则多请自家人帮助掌权,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随着小皇帝长大,对外戚专权日益不满,便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又乘机垄断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个新的小皇帝,于是开始下一轮的争夺。就这样,东汉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来倒去。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
东汉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窦氏。窦氏是汉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后,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他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激起了许多正直官吏的不满。随着和帝年龄增长,与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锐,永元六年(94)六月,和帝在宦官郑众的谋划下将窦氏一网打尽。郑众被破例封为剿乡侯,受和帝倚重,从此宦官得势。
东汉外戚专权时间最长,为害最深的是以梁冀为首的梁氏。在梁氏专权后期,延熹二年(159),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诛灭了梁冀及其家族势力。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称“五侯”,他们对权力、财产亦是极为贪婪。
宦官、外戚的轮流专权使东汉政治混乱不堪,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官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东汉末年,出现了由学者和在朝官吏联合发动的反宦官、外戚的党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