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长平之战导火索是什么:赵国应该接受韩国的上党郡吗

来源:小编整理2016-08-05 09:07作者:陈亮

长平之战

  持反对意见的以平阳君赵豹为首,他认为韩国人的此举是企图将秦祸转嫁给赵国,赵国的实力不足以和秦国抗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赞成接收上党郡的是战国四公子的赵相平原君赵胜,理由不用多说,上党郡对于赵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不费吹灰之力得上党十七城,更让平原君都觉得这是上苍送给赵国人的礼物。

  赵孝成王的意见与后者基本一致。

  赵国人决定虎口抢食,接收韩上党郡。

  煮熟的鸭子飞了,秦国人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兵一部攻韩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蔺(今山西离石),威胁韩都郑,阻止韩国与赵国联合,而派秦主力大军由大将王龁率领,径取上党。

  在上党地区,双方展开春秋战国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战争。

  秦军的势头很猛,很快占领了上党的部分地区,

  赵军主将廉颇不愧为一代名将,最初交锋虽然作战不利,但赵军并没有遭遇多大损失。根据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士兵情况,他适宜的选择战略性防御,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坚守不出,准备以逸待劳,疲惫秦军。

  双方在长平一带相持不下,进入僵持阶段。

  长时间的僵持对于双方的心理是一个考验。

  最先沉不住气的还是赵孝成王。

  赵国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战?和?攻?守?

  首先是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赵国大臣虞卿等认为,在目前双方僵持的情况下,向秦国提出议和,就等于先泄了心气,主动权就会落在秦国手中,不能议和。双方僵持的情况下,更应该做的是派人携厚礼去楚、魏,三国合力抗秦,楚、魏若出兵,秦国的主力被赵军所套牢,必然会对秦国造成致命打击,整个战争形势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而以楼昌等大臣则认为应该与秦国直接议和。

  赵孝成王选择了后者,直接派使者郑朱入秦议和。秦国人表面上很隆重地接待了郑朱,然而最终却没有与赵国达成议和。而楚、魏两国看见赵、秦两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和谈,赵国人也没派部队进行救援,自己当然不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和谈失败,耗掉了赵国请求外援的时间。秦、赵之间注定是要分出一下高下。赵国人的内部又开始新一轮的争论,是攻还是守?

  此时的赵国,名将云集。

  除了在上党坚守的廉颇,还有在边塞抗击匈奴的李牧

  两人被后世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

  除了二人,还有赵国人以五座城池换来的、那位曾经以一己之力恢复整个齐国的田单

  选择多了未必是好事,反而有可能作出最错误和愚蠢的一个。

长平之战

  赵孝文王认为廉颇老了,战法保守,他希望的是能一鼓作气,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的进攻型战神。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坊间的传闻,说秦军最畏惧的将领其实不是“有勇无谋”的廉颇,也不是只会对付马背上匈奴人的李牧,更不是身在赵国心在齐的田单,而是一位少年英杰——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随父从军,好读兵法,理论水平很高,经常连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还能经常为父亲出谋划筹,想出一些比较有水准的战略构想,是一位合格的参谋长,是赵国年轻一代将领的佼佼者。

  平心而论,赵括具有成为一代名将的基本素质和本钱,假以时日,经过实战演练,也应能扬名立万。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