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魏武卒”的训练模式,在楚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他是令尹,不但管军队,还拥有任命权,因此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肯苦又听话的,重用;肯苦不听话的,待定;不肯苦但听话的,后勤;啥都不行的,打一顿,赶走。
以上就是吴起变法的核心内容,简单,方便,见效快。
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李俚也好,商鞅也罢,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
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楚悼王见吴起变法初有成效,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魏国一较高下。
吴起听说大王想让自己领兵伐魏,赶紧婉言拒绝。他对楚王分析道:“如今三晋关系密切,楚国尚不具备以一敌三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消除楚国东、南、西三方的威胁,然后等待三晋之间出现分歧。到那时,楚军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向北,魏国可轻易打败。”
楚王听后深以为然,改变了伐魏的初衷,委任吴起执行上述战略构思。
吴起得令后,立即亲率五万楚军东进讨伐越国。
越国自从勾践过世后,状况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子孙丢弃了先祖那份“卧薪尝胆”的精神,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北可以挡齐国,西可以拦楚国,平时不整饬军备,只顾肆意享乐。
吴起大军开到长江岸边,越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只一战,就几乎把越国赖以生存的众多战船焚烧殆尽。越王见来势不妙,赶紧写信求和,答应向楚国称藩并献出大量的财物。吴起无意孤军深入,也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对准了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