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死亡近九成为慢性病所致 你能做什么?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慢病管理大会透露,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有2.6亿人,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我国近九成死亡原因“祸起”慢性病
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因此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口的85%,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的任务十分紧迫。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在大会发言中指出,“2016年~2025年国家慢性病防治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中,预计2015年年底出台。
据他介绍,新版规划将全面覆盖慢性病体系建设,包括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人群知晓率、健康示范区建设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覆盖率等内容,制定的规划目标将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25年全球慢性病控制目标挂钩。
慢性病来势汹汹 分级诊疗“降压”
面对当前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国家卫计委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作为突破口,在全国推动分级诊疗试点。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根据《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今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都将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城市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至少20%由基层转诊。
目前,青海、四川、河南等地通过以医保杠杆推行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的患者将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如果越级到大医院看小病、常见病,医保将降低报销比例或者不予报销。
厦门:慢性病普通门诊将降四成
厦门作为全国分级诊疗服务试点城市,选择了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类覆盖人群最广的疾病作为分级诊疗的突破口,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
据统计,在大医院排队看病的人当中,有86%左右是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厦门市慢病一体化分级诊疗改革推出以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管理职能开始向街道、社区转移,许多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治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厦门一所三甲综合医院,目前与6所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挂钩,覆盖了5000名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以来,过去糖尿病高血压门诊“门庭若市”的现象得到缓解,预计在今年年底慢性病普通门诊人次将下降35%到40%。
北京: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上升
据北京市3年一次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肥胖率(体重指数BMI≥28.0 kg/㎡)由19.1%升至21.9%,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0cm,女性腰围≥85cm)由35.8%升至38.1%。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5.7小时增至6.1小时,而累计超过4小时的静态行为时间是导致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总检出率持续上升,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58%。肥胖不仅对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发育、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体质指标产生重大影响,也为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远离慢性病,记住医生的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