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坑发现弓弩 首次发现最完整的弓弩 射程是AK47的两倍
兵马俑坑发现弓弩 首次发现最完整的弓弩 射程是AK47的两倍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他说,秦兵马俑坑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
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目前还埋在土里未清理完。
除发现最为完整的弓弩外,申茂盛说价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确了弓弩上的“檠”的作用,“檠”以前只在史书上记载过,从来没有明确过其实物到底是啥。
申茂盛告诉记者,他们在每根檠木上都发现了三个等距离小孔,直径在0.6厘米,小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这样檠的作用谜团也就解开了。申茂盛说,打仗时弓弩是张开的,而在平时不用时,如果保护不好,弓弩则容易变形,会影响威力,而檠则起到保护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时,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绑缚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不变形。
在打仗时,则把檠取下来。类似于现代人对皮鞋的保护,不用时在鞋子里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变形。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的“檠”取下来;平时则用“檠”将弓固定,防止变形。运输时,也用檠固定,方便运输。
当时的弓弩射程有多远?秦俑博物馆原馆长、“秦俑之父”袁仲一曾告诉记者,有的强弩最远能射七八百米。而苏制AK47步枪有效射程在四百米左右。考古专家介绍,将来根据对弓弩的考古发现,复原出接近真实的秦代弓弩,可以根据机械运动学以及机械设计原理推算出弓箭的射程,这样就能对当时弓弩的射程等作出正确的评估。
古兵器收藏者@汗青微博 也在其文章《中国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提到过秦汉弓弩的强大威力。以下摘录几个片段,让你见识一下中国弩到底有多强:
【中国弩的射程几倍于弓】:“中国弩很早就已十分强大且发达,长期保持着至少一到几倍于弓的射程。欧洲弩的发展则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非常不理想,这些原因中甚至包括了教廷的禁令,所以到很晚才出了使用钢片蓄能,以及使用上弦器的强力单兵军阵用弩,但这个时候火枪已经出现,于是弩很快被淘汰了。因此在欧洲,弩是一种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或者说是发育不完全的射远器。”
【秦汉时期的弩无视当时所有的大规模铠甲】:“在中国,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弩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出现了多种类拥有完整蓄能阶梯的强力单兵军阵用弩,其拉力之大,足以使它们无视当时所有的大规模列装铠甲。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铠甲没有走上靠厚度来抵御强力射远器的路线,而是更注重防御肉搏兵器和穿戴后的灵活度。对射远器的防御,则被彻底交给了盾牌这种专业装备。”
【重甲骑兵的梦魇】:“自秦汉时起,弩的石数就一直远大于弓。从汉代赫赫有名的十石大黄弩,到宋代可以在两、三百步外射穿重甲的的神臂弓、克敌弓(此二者名为弓,实际均为用脚蹬上弦的强劲踏张弩)等,强劲的单兵弩一直是重甲骑兵挥之不去的梦魇。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对民间兵器的管制,多是禁弩不禁弓、禁甲不禁兵。也就是百姓可以拥有弓和刀剑等,但不可以有弩和铠甲。”
看过秦弩的强大威力,也许你就能懂当年《过秦论》的这句话了:“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莫过于弓弩。在秦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次出现过上百件弓弩。但近日,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一件保存最为完整的弓弩破土而出,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以前只见诸史书,现在终于出现了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