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日凌晨0点整,北京时间20日早晨5点,中国赴南苏丹第九批、第十批维和官兵举行隆重仪式,顺利完成防务交接。
一夜大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营区已是汪洋一片。77岁的老酋长拉比从鸡窝里抓了4只老母鸡,来到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门口,为即将轮换回国的中国第十批维和医疗队送行。
这支由济南军区所属部队组建的63人维和医疗队,在异域他国书写了一份合格的维和报告。
(一)
护士王晋玲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12年12月19日。忙了一上午的她刚刚脱下隔离衣,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枪声。
“有难民涌进UN城了!”“有难民中弹受伤!”队长张立新的手持电台里,各方情况迅速汇总过来。此时,医疗队部署到位还不到一个月。
到17时,UN城已涌进5000多名难民,聚集在医疗队附近。中国医疗队迅速在UN城门口搭建卫生帐篷,为难民提供医疗保障。
在瓦乌骚乱中,中国医疗队不顾安危,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先后为80多名难民提供了医疗救治,并为当地一难产孕妇成功接生了一名女婴。
在当地的圣玛丽护理学院、天主教卫生培训学院,中国医疗队为学生们演示静脉穿刺、临床护理,手把手教他们止血、包扎,培养了120名医护人员。
当地最大的医院——瓦乌教学医院没有外科医生,中国医疗队派人帮助他们坐诊、手术。5月13日,瓦乌教学医院遭到枪击,医疗队员孙新宏冒着危险赶过去为伤员清创、手术。
对于距离瓦乌基地UN城5公里的巴比拉部落来说,中国医生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中国医生治好了酋长拉比的白内障、小男孩凯波特的腿伤……8个月来,医疗队先后为巴比拉部落义诊12次、诊治病人430余人次。
(二)
中国医疗队到达任务区的第二天清晨,一名特殊的病人被抬了进来。
负责送病人的外国医生艾维瑞把张立新拉到一边,低声告诉他:“这名病人是艾滋病患者,请你们谨慎处理。”
抽血、化验、输液……寇卫军和赵子瑜成为这位特殊病人的主治医生。此时,中国医疗队正在进行轮换,只有部分队员抵达任务区,人手紧张,护士邹于征、杜莹连续3天3夜吃住在病房。
3天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病情明显好转。按照联合国要求,患者被转送到一家艾滋病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相对其他医疗队员来说,寇卫军和邹于征还多出了一次国——去了一趟肯尼亚。2013年4月,医务助理李金起在凌晨3时把邹于征叫醒:“马上准备个人物品,后送病人到肯尼亚。”
邹于征出发前才知道,联合国瓦乌基地的油料助理安吉鲁突发胸痛,结合他1个月前刚做过的心脏手术,中国医疗队专家怀疑他是“纵膈内出血”,必须后送位于肯尼亚的联合国四级医院。
47岁的寇卫军在国内是每年要做400台心脏手术的胸外专家,他和同样经验丰富的邹于征在这次历时11个小时的跨国空中、地面护送任务中,多次处置病人险情,最终平安送达。
任务期间,中国医疗队先后接诊患者1829人次,收治入院患者91例,开展手术36台次,体检726人次,圆满完成3例跨国紧急后送。
(三)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病之后没得治。”在南苏丹创业的中国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瓦乌创业的湖北籍工人徐令惜,从5月以来就感到浑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止。打听到瓦乌有一个中国维和医疗队,他便赶来检查。
经检查,徐令惜感染恶性疟疾,体温一直在39摄氏度以上。医疗队第一时间把徐令惜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出院后,徐令惜牵着一只羊来到医疗队,“是你们,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南苏丹缺医少药,中国医疗队派出4名医护人员,携带检验设备和药品,来到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为工作人员和在南苏丹工作的同胞查体看病。
如今,在瓦乌中资机构工作的中国同胞不但生病可以及时医治,还可在中国医疗队进行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