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所属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演示一款履带+辅臂式智能移动机器人,它可应用于危险环境侦察、搜救、排爆等领域。
移动印刷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切割机器人、锁螺丝机器人、涂胶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放射源操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所属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通过转化应用自动化、控制、伺服、传感等一系列成熟的航天技术,短短几年内就成功研发出多款、多用途智能工业机器人。
“其中,放射源操作机器人是中国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第十研究室主任张新华研究员18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放射源操作机器人由机械臂系统、末端操作器、定位与回转装置、视觉反馈装置和操作台等组成,可应用于石油测井领域及其他需要实现放射源无人化装卸操作的行业,通过精准操控,既能降低操作人员健康损害,也不会对放射源造成损伤。目前,该所放射源操作机器人正进行调试,计划本月底交付用户。
他介绍说,码垛机器人可应用于食品、饮料、矿泉水等生产线末端成品箱的搬运码垛,移动印刷、激光焊接、切割、锁螺丝、涂胶等种类繁多的工位机器人,则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部件生产、装配、包装等。
面向险恶环境侦察、排爆、高压电线和变电站巡检等市场需求,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还融合航天领域航迹推算、路径跟随、自主避障等导航控制技术,开发出中、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产品,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其功能极富可塑性。张新华举例称,加载惯导定位功能,就能生产一种可为煤矿坑道提供精确位置信息的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其应用将大大提升矿难救援的准确度和成功率。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朝着标准化、轻巧型、柔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张新华表示,采用机器人武装“中国制造”,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加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动航天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更紧密结合,研发出更多更好的“航天牌”机器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