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囧》一路狂奔十亿大关的时刻,此时重谈分账好像有点泼冷水的嫌疑,然而,一个不得不提的事实是,除了《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在分账比例上做出了一定策略调整,曾参与试图以通知形式提高分账比例至45%的7部电影最终都按照43:57的比例与院线签订了合同,其中就包括赚得盆满钵满的《泰囧》,算上率先表态维持43%不变的压轴贺岁片《一代宗师》,2012年的分账迷局似乎尘埃落定,但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联盟分崩离析“三个和尚没水喝”
不只一位院线和电影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周刊,当初以中影、华谊、星美、博纳、光线五大电影发行公司组成的联盟与院线就分账问题进行谈判,事实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有“不少”院线已经接受了45:55的分账比,签订了合同,至于这个“不少”具体意味着什么,有知情人向周刊透露实为70%,而化名为陈卓森的某院线资深人士也在《从分账比之争看十年院线改革路》里提到在11月23日之前,中影已经握有二十多份与院线签订的新分账合同。但事情并未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当11月25日下午两点,以中影南方新干线、万达为首的五大院线代表出现在华谊电影《一九四二》首映发布会现场时,所有人都惊诧了——因为华谊和30条院线达成和解,按照票房阶梯进行分账,其中起步价仍维持43:57,直到票房过3亿后才按照45:55的分账模式进行,这与曾经的理想状态可谓背道而驰,更惊人的是,与《一九四二》同天上映的《王的盛宴》旋即公布的分账方案——首周43:55,次周41:59,第三周及以后39:61。至此,五大公司联盟崩盘,更糟糕的是《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取得的票房远远未达理想目标,前者3.7亿,后者仅8000万收官。
票房惨淡,联盟不稳,有受到伤害的发行方人士私下向周刊抱怨,原本只要再扛一天,美好格局就成了,亦有知情人透露,华谊的中途变阵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华谊《一九四二》是打头炮的电影,而最有实力的万达院线迟迟不同意,他们很担心最终会影响《一九四二》的排片,所以不得不变相妥协。”遗憾的是,华谊做出这个决定并没有和联盟里其他公司商量,无奈之下,逼得曾是同盟兄弟的《王的盛宴》最终拿出了那样一个自杀性分账方案。有资深产业人士分析,此番征战过后,关于中国电影分账比调整,恐再难在华语电影身上实现,张伟平以《金陵十三钗》单片缔造的5亿之内45:55分账比恐彻底变成昨日纪录。回看这场博地弈最终的尴尬,接受周刊专访的张伟平觉得怨不着5大公司也怨不着院线,但他也隐晦提到自己之所以从来不找同盟,是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
好莱坞模式不行? “分账慢慢谈”
硝烟过后,历史为胜利者书写。周刊走访的院线人士显得气定神闲。即将功成身退的上海联合院线吴鹤沪认为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影片的宣传、市场的开拓和提升观众服务上来,至于“分账这种事,可以慢慢谈”,他特别提到张伟平要求提高分成时的态度,“他跟我们一起商量,上午先看片,看完吃午饭,边吃边商量,一直吃到晚饭,吃了四个小时,才商量好。现在他们根本没得商量,就发个通知来,像法院发传票似的。这样做失去了对我们起码的尊重。出租车多收两块钱还听取各方意见呢!他们就没商量的余地了!”而中影南方新干线的赵军更是底气十足,“分账之事,有待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院线有发行放映协会支持开展协调,而发行公司却没有强硬的资本。影城的投资和院线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规范,而制片业大多数还摸不着市场的脉搏,现在制片方要求提高分成比例,无异于把好肉割去补烂疮。制片方和发行方调整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得不到实现的本质原因,我觉得很简单,那就是——和我们的主张相反。”
至于媒体和影评人不止一次提出的参考好莱坞阶梯式分账模式,即放映前期利润大幅度归于片方,此后递减利益属于院线,明显未能在中国的院线方这里获得肯定,赵军更是反问,为什么要参考好莱坞模式?中国有中国的国情。那么中国电影的国情是什么,院线没有给出明晰答案,或许张伟平的话能有一点启示,“你要让院线觉得,你从我兜里掏2毛钱,但你能让我挣2块。”无奈现在的格局看起来更像自说自话,制片方抱怨成本上升,抱怨偷票房行为时有发生,院线则抱怨影城投入太多,大多数制片方未能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那么真正撼动中国电影分账比调整的下一次在何时?没有人回答。
独家专访谈分账
张伟平:冲在第一线的应该是电影管理部门
2012年的贺岁档过去,成绩与问题,似乎和往年没太大区别,一样有着泾渭分明的赢家与输家,一样在事关电影产业发展的分账比例问题上轰轰烈烈吵了一阵,只是硝烟过去,该解决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甚至有关它的未来都变得没那么清晰。周刊记者独家专访到分账问题上相当有发言权的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他没有加入到贺岁档战局里,但谈到分账迷局,这个曾一手主导了中国电影四次分账比例调整的大哥级人物并没有成功者的喜悦,反而有些心灰意冷,他甚至表示,以后在分账问题上,他不会再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