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所谓无人驾驶飞机,顾名思义就是不载人,靠遥控和自身控制程序飞行的飞机。
由于不载人,无人机体积小、造价低,还不用担心飞行员的损失,成为当今飞机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些专家预言:“未来的空战,将是具有隐身特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与防空武器之间的作战。”
在不久前结束的珠海航展上,几十种国产无人机参展,其中CH-4武装无人机、“翼龙”无人机等型号因其优越的飞行性能引起广泛关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但是,无人机专家承认,我国无人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15-20年的差距,今后,通用航空、军民融合将成为我国无人机发展战略。
目前,“无人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侦察、地质测绘、气象减灾、电力巡查等军民领域的方方面面。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助理、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俊三介绍,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诸多优点。
郭俊三:第一,解决了人不能去的环境问题,或在危险的环境减少人的伤亡。第二,解决人去不了的地方,高压线巡线,几百公里,电线杆都建在高山上,如果用人那得跑多少天哪。第三,解决成本问题,而且无人机是可回收的。
谈到“无人机”,大家首先就会联想到美国赫赫有名的“全球鹰”、“捕食者”。还处于试验飞行阶段的超音速无人机—X47B近来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那么我国的无人机发展又处于什么阶段呢?
郭俊三介绍,在无人机领域我国还属于后来者。
郭俊三:无人机整个应用和技术方面和美国西方国家相比应该还有15-20年的差距。基本上和我国武器系统相差的年代差不多。尤其是近期美国在超声速无人机、高超声速无人机侦查打击方面我们的差距就更大。其实在技术方面大家都知道用那个技术,但真正把那个技术掌握了并应用到无人机上面,这个差距还很大。
关于攻击型无人机主要是在原来侦查无人机的基础上,搭载了攻击性的小型攻击武器,后方再通过图象链路传输适时对它进行控制,在锁定目标之后进行打击。现在国内都在研发这方面的产品,从技术原理上、技术功能上实验,真正实用上面还有一段距离。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军方对于无人机系统需求的明显提升,我国的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科技集团、以及很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都纷纷开始研制无人机。尽管已经生产了数十个系列型号的产品,但整个无人机产业还处于小规模各自为战的模式。
郭俊三指出,军工企业原先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也制约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郭俊三:原来我们三院总体部在设计研发无人机。我们111厂在设计生产无人机。我们57所在设计生产无人机。没有集中起来,分散之后就没有把技术人才给统筹起来。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快速占领市场。
郭俊三指出,我国无人机产业现在已经到了“整合资源、面向市场”的阶段。作为我国飞航导弹的摇篮,航天科工三院在技术上有着先天的优势,目前已经开发了六个系列十多个型号的无人机。
郭俊三:飞航导弹实际上它就相当于一个不可回收的,一次性使用的攻击型无人机。它在技术上很多方面和无人机都有相似的地方,三院发展无人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代表就是两次在珠海航展亮相的WJ-600,它是高空、高速、侦查、打击一体,技术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