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最新列出了一份全球55个国家的油价排名和点评,挪威、丹麦、意大利位列油价最高国家前三名。中国的油价全球排名第42名,处于相对中下水平。但是在这份名单里,我国的加油痛苦指数排名却高达全球第四。
彭博社给出的加油痛苦指数排名主要依据汽油花销占收入的比重。据测算,我国居民平均日收入16美元,但购买一加仑汽油的花费占到一天收入的34%。在这份名单里,挪威的油价全球最高,但挪威人每天人均收入270美元,一加仑汽油成本只占到挪威人一天工资的3.6%,因此加油痛苦指数排名第48名。再来看石油消费大国美国的排名情况。美国的居民平均日收入134美元,购买一加仑汽油需要花费3.1%的日收入,位列全球油价排名第44名,加油痛苦指数排在第50名。
纵观整个名单,我国加油痛苦指数的排名让人感到有些沉重。不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彭博社的分析并不是很科学,不能只比较汽油花销和收入这两个因素,还要比较车的排量和油耗。中国人拥有的车排量明显大于欧洲和日本,因为中国好多车的用油是可以报销的,所以买车时不考虑油耗水平。另外,油是全球性的商品,不能因为中国人均收入低,买油就可以少花钱。中国的油价在整个国际排名中是比较低的,挪威19元一公升,英国16元一公升,日本13元一公升,而中国现在是8元一公升。
若从微观的视角来考量加油痛苦指数,也许更直观。彭博社给出的排名,主要依据汽油花销占收入的比重。据测算,我国居民平均日收入16美元,购买一加仑汽油的花费占日收入的34%。挪威的油价最高,但挪威人均日收入270美元,一加仑汽油成本只占一天工资的3.6%。显然,国内外收入的差距,是“痛苦”的来源之一。
附着在成品油上的沉重税负,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痛感。以北京地区93号汽油为例,含税部分包括增值税0.925元/升、消费税1元/升、城建教育附加费0.193元/升,合计2.12元。单就这一角度比较,美国油价含税比重为15.36%,中国油价含税比重高达36.22%,中国税负比美国高出一倍。
流动环节成本过高,也增加了消费者负担。按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利润确定。其中,流动环节费用过高一直为人诟病,譬如,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在国内则为20%,按绝对价计算,比美国每升高出1元。
此外,油品的质量也加剧了加油“痛感”。按目前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硫含量不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大于35%,而国际上它们分别是0.02%、20%。近年来,关于油品质量不高的质疑很多,有人认为柴油质量不能满足现代柴油轿车的需要,而且会加重尾气污染。对此,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油和石化有能力生产出和欧洲一样标准的柴油,但国内柴油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高品质柴油需求太少,利润狭窄,故缺乏生产动力。
所以,与其在加油痛苦指数排行的精准度上喋喋不休地争论,不如抓紧补齐油价体制的短板,把消费者的负担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