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分别加入酸牛奶、纯牛奶的锥瓶。分别加入微量皮革液(淡黄色)和微量乙基麦芽酚。用保鲜膜封住两锥瓶的口,放入培养箱发酵。8小时后,老酸奶发酵成功。左边是皮革液老酸奶,右边是正常添加剂老酸奶,中间的是超市买来的品牌老酸奶。比较下来,皮革液老酸奶的透明度不如另两个高,且能看到杂质。而另两种老酸奶肉眼看不见杂质。
皮革老酸奶发现杂质且易碎
将两份自制的老酸奶与第三份市售的品牌老酸奶放在一起,文永清他们发现,加了少许皮革液的老酸奶杂质相对较多,黏度和韧性比较小,用力摇便会出现斑驳痕迹;而另两份则无肉眼可见的杂质,置于容器中摇晃不易破碎。
“表面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见的,而要弄清楚它们的本质区别,我们还可以进行物质微量测定。通过加热、加重铬酸钾试液与稀盐酸的混合液,看是否生成枯黄色絮状沉淀物,再对沉淀物进行测定等方法,就可以确定老酸奶中是否存在工业明胶。”文永清等同学边做边给大家细细讲解。
为了进一步探明皮革液的成分,学生们进行了物质微量测定,取皮革液1毫升,加水20毫升,加热混合,加重铬酸钾试液4份与稀盐酸1份的混合液,会生成枯黄色的絮状沉淀。进行沉淀试验并测定为阳性,说明皮革制液中存在工业明胶。而皮革液可以作为原料加入老酸奶中,也说明工业明胶完全可以被用到老酸奶制作中。
原理对了,但配比不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是否科学?文永清等同学请教了江苏省动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营养学教授孙镇平。孙教授表示,学生们的制作方法原理是对的,但实际生产中,不法生产商不会完全使用工业明胶,他们将价格低廉的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掺和在一起,添加比例不会如试验的这么大,但市民若长期食用,积聚起来的影响是很惊人的。
孙教授解释说,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很多性质是相同的,它们均为蛋白质,在加工特性、盐析、起泡性、凝胶性方面具有相似性质,因此食品加工过程中选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一般人很难区别。
江苏省质检院食品检测中心主任徐春祥昨天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别有用心的厂商在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那么他们一定掌握了严格的配比,这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简单说来,学生自制“皮鞋老酸奶”时,一定添加了过量的工业明胶,而不法厂商添加的量肯定达不到这么多。因此,不法厂商生产的问题老酸奶不可能像大学生自制出的“皮鞋老酸奶”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杂质。
食用明胶工业明胶混在一起难以检出
“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在来源、执行标准、生产规范和卫生规范等方面具有不同规定。目前食用明胶原材料大多为健康动物的皮以及一些植物胶原蛋白,植物类胶原蛋白多是从藻类提取的,而工业明胶的原材料则是食用明胶的下脚料或制革工业的副产物,两者价格悬殊。在执行标准方面,食用明胶与工业明胶有着严格的区别,如重金属残留,工业明胶是远远超标的。”江苏省动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营养学教授孙镇平说,在重金属残留方面,食用明胶的重金属残留量必须小于或等于百万分之五十,而工业明胶重金属含量远超这一指标,重金属检测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测量食品中是否含有工业明胶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些黑心作坊主按一定比例将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掺和加入,依据重金属指标可能无法检测出食品有问题,但仍然属于非法添加的违法行为,这种‘潜伏’的伤害往往更可怕,这需要我们执法人员从源头抓起,不能单纯依靠成品抽样检查中几个指标的测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食品添加剂更是常被提及,不少消费者可能会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为不法厂商背了“黑锅”,因为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添加的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比如说三聚氰胺,它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完全是一种化工原料;再如工业明胶,它同样不应出现在食品中。
买老酸奶要“辨色” 冷藏的果冻不要买
扬大兽医学院学生们的实验基本还原了“皮革老酸奶”的做法,扬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周波处长对此表示赞许。他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最关乎民生的问题,从毒奶粉、假鸡蛋、瘦肉精到最近的“皮鞋很忙”,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曝出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甚至致病的危险。
周波建议市民在购买老酸奶时,要学会辨成色。通常来讲,含工业明胶的老酸奶一般质量比较差,杂质较多,黏度和韧性较小,易碎。而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此外,工业明胶做的东西,为了缩减成本,在材料、工艺等环节上很马虎,所以做成的产品也不精致。
至于果冻,周波建议,不要买冷藏的,因为被冷藏出售的果冻很可能是添加了工业明胶的。由于工业明胶做成的果冻融点低,制备和贮存都需要低温冷藏,才不容易“露馅”。而超市里卖的封装型果冻,基本是用其他食用胶卡拉胶或魔芋粉制成的。卡拉胶是从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糖类胶,用卡拉胶制成的果冻富有弹性且没有离水性,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