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昨日上午,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吴国梁执掌厦门市长专线,解答有关台风、风暴潮以及赤潮等海洋灾害的成因、趋势和应对策略等问题。据透露,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三次大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特别是1959年的3号台风造成厦门地区上千人死亡。据海洋预报部门预测,今年袭击厦门的台风将有4-5个,其中有1-2个会直接影响厦门辖区。目前台风有提早迹象。
据介绍,台风侧面、正面来袭厦门的现象每年都有四五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是厦门海洋灾害的主要表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受台风正面袭击,引起风暴潮,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有以下3次:1959年3号台风引起厦门港出现超过警戒水位59厘米的高潮位,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造成上千人死亡;1996年8号台风引发厦门港出现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造成全市17.71万人受灾;1999年14号台风引发厦门海域出现大海潮和台风巨浪,台风和风暴潮等造成全市受灾人口76.25万人,死亡13人,失踪3人,受伤727人,直接经济损失19.38亿元。吴国梁透露,近几年来,随着防御海洋灾害能力的增强,基本实现人员“零伤亡”。
另据介绍,虽然历史上找不到厦门发生海啸灾害记录,但是我国周边海域大多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很多破坏性海啸发生在这个带上,特别是琉球群岛、台湾南海东部均为地震多发区,一旦这些地方发生海底地震引发海啸,海啸将在几十分钟至几个小时内到达厦门沿海,海啸灾害不容忽视。
一场大雨 化解一起小范围赤潮
除了台风、风暴潮之外,影响厦门海域的灾害就要属赤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吴国梁介绍说,今年4月8日就在厦门海域发生一起小范围临界赤潮,不过当晚下起了瓢泼大雨,临界赤潮也不大,给雨“冲”走了。近两年发生于厦门海域的赤潮为一年一次,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据介绍,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复杂的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发生会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黏液,黏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赤潮的预防,一是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开展赤潮的预报服务;三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当前,厦门在相关海域布设了全自动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海域,总共有5个探头,分别设在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大小嶝海域、东南部海域。
休渔期至 水产品价受小幅影响
本月起,厦门陆续进入伏期休渔期,灯光围网作业、张网作业两类已全部进入休渔期。15日起,其他作业渔船将全部进入伏休期。
据吴国梁介绍,目前厦门年消耗水产品10万吨左右,而本地自产水产品3万吨左右,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水产品是靠外地供给,因此进入休渔期,水产品价格会产生小幅波动,但不会太大。进入大规模伏休期后,新鲜鱼类价格会受少许影响。